论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论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张浩 赵啟旸

河南黄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虽然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作用。目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其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由此看来,实施有效策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共同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引言:

水利工程是一项多功能的建设项目,对解决水资源和电力资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该项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对传统建设模式进行创新,针对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

  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用水量较大,又加上人口众多这一因素,导致我国水资源逐渐减少。另外,我国疆域辽阔,水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严重缺水,无论是对该地区的居民还是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南水北调工程,该项工程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改善北方生态环境问题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抵抗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三峡地区的长江流域多沙捞灾害,而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的沙捞问题。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了该地区的气候,对于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消极影响

  1. 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使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发生改变,如空气、日射等等,这些自然条件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对土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的缺陷,原本在土壤里生长的生物就会消失,导致土壤里的养分不足。当土壤里缺乏养分,就无法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长期以来,地下水位逐渐上升,该区域经过长期的演变成为了沼泽地。后来,在阳光的不断照射下,沼泽中的水分就会蒸发,最终成为盐碱地。

  1. 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使河中的某一流域积存大量的水源,久而久之改区域的的气候条件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该区域的降水量逐渐增多。长期以来,还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洪涝等等。空气湿度变大,原本适宜该地区气候的植物也会由于气候的影响逐渐消失。

  1.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河流各区域的水量出现严重不均的现象,在水量囤积的流域很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附近的居民只能离开此地,迁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另外,在河流水量较为匮乏的地区,居民无法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居民的收入。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和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健康都造成了威胁。

  1. 对周围文物的破坏

一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地区存在着很多历史文物,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只能在施工过程中对文物进行破坏。历史文物是我国精神文明的载体,一旦遭到破坏会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在工程建设之前要建设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对历史文物造成破坏。

  1. 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施工单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造成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常常会围绕施工质量和预算开展施工决策工作,却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应该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之前对该地区的环境进行仔细的勘察,并针对施工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做出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的建立应该针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两方面来进行,实现双方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体现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建设者应该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进行考察,例如人民、经济、社会等等。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对评估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建立一个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重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2.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促进施工单位自觉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国应该针对此问题建立并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利用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法规来制约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行为,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力度,一旦发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做出了严重的生态破坏行为,就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适当地给施工单位增加压力。另外,施工单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产生经济上的压力,施工成本会大大提升。因此,我国应该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进行评估和预算,为施工单位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施工单位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2.3注重水利工程的规划与选址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河流的正常流动状况,为了减少河流状况的改变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建设者应该在选址过程中针对此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后期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同时也会到周围地区的移民率。因此,在选址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对选址的合理性进行评估,要结合多种影响因素开展选址规划,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建设对居民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2.4河流的科学规划和水土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自然环境一但遭到破坏必定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将环境保护问题作为施工内容的重点。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缺乏对施工地区气候、河流等各方面自然条件的考虑,不仅给该地区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还增加了该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因此,工程建设者应该注重起水土保护问题,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建设者应针对水土保护问题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2.5转变思想观念

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大多停留在解决水资源问题、解决电力问题等等,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却少之又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改善恶劣环境、降低自然灾害等等,但是在工程建设中消极影响却占了一大部分。其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建设者思想观念的落后,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工程建设者应该深刻的进行反思,针对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强自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利用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将水利工程的防洪灌溉、补充水资源、改善气候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

结语: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已经开始重视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针对该问题对施工措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改进工作做的还是远远不够。因此,工程建设单位有责任为保护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为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实现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梁波.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

  2. 卢津津,杨波.浅谈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向导,2012(27):40-41.

  3. 田建华.论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科技风,2017(6):152.

  4. 刘轶.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8).

  5. 洪浩波. 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作者简介:张浩(1991年5月),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从事的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征地移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