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曾凡梅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635001

摘要:目的:通过对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分析,探究其对于肾内科护理中基本应用效果的评价,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时间段中选取肾内科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析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给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则是在常规护理模式之上的优质护理模式。之后,分别展开对两组患者的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几经观察后,发现观察组的患者整体的护理质量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要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于肾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作用,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肾内科;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引言:护理管理工作对于常年患有肾内科的患者来说是具有显著作用的。只是近年来肾内科患者的数量越俩越多,医院中的护理工作的难度自然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并不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发生率,因此自然需要更高质量的护理模式来满足医院和患者的需求。对于医院来讲,提高患者的康复率,让患者病症疗效显著提升,从而让患者和家属都得到满意的评价,这也是医院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显著表现。本文选取了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的一些肾内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来调查下优质护理模式对肾内科患者的护理疗效。具体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肾内科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26例,年龄范围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7.5)岁,病程范围为1~6年之间,急性肾功能不全者有12例,血管炎患者有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有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有10例;观察组50例,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年龄范围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7±9.5)岁,病程范围为1~6年之间,急性肾功能不全者有14例,血管炎患者有1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有1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有8例。两组对比资料后发现,不论性别、年龄还是基本资料,都没多大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观察两组的护理管理模式后的基本护理质量,其详细内容包涵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的是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的,P<0.05为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

根据两组患者显示表明,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指标皆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P

分级护理

90.24±3.42

97.4±2.99

<0.05

消毒隔离

90.12±1.22

97.1±1.28

<0.05

抢救物品

91.14±1.11

99.4±3.28

<0.05

消毒隔离

90.6±3.62

90.4±1.26

<0.05

护理文书

92.3±3.23

97.22±2.12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过不同护理模式后所出现的不良发生率

经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不良率的分析,可见两组的不良率有显著不同,如表2所示:


表2 优质护理管理实施后前后不良率的发生比较

组别

护理不良事件(例)

护理不良率的发生率(%)

对照组

50

10

20

观察组

50

1

2

p



<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过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满意效果

经过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接受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效果有显著的不同,如表2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例)

满意率(%)

对照组

50

34

68

观察组

50

48

96

3 讨论

对于人体来说,肾脏一直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于肾脏的保护和护理都是十分重要的[1]。由于肾内科患者的病发程度不同,变数极大,且病症症状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医院中一直以来,都将肾内科作为相对重视的一个科室。加上如今医院每天都需要收治十分不少的肾内科患者,无疑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更给临床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医院对于肾内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

以往的肾内科的护理模式太过缺乏系统性,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很多都做不到位,因而很容易导致患者无法接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从而致使一些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而医院对患者无法进行高质量护理的结果,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更会导致一系列一些护患纠纷的产生。优质护理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对护理工作展开更为科学全面的护理模式,这不论对患者还是对医院,都是一种十分不错的管理方式。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后,结合肾内科疾病的特点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护理,这样才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水平,才能达到令患者满意的护理效果。若想进行优质护理方式,需提前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并制定一系列精准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展开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检测和分析。一组患者使用常规性护理模式,一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并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展开不同的护理模式,最终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统一的回顾和分析。若有任何不妥之处,可及时调整方案。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本身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也都是不同的[2]。实施过优质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各方面护理质量指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 比较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以说明肾内科患者使用过优质护理模式后,可以减少不良率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护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进行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持好医患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既能够提升肾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更能减少患者不良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娟.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4):169+176.

[2]黄海燕,傅月美.优质护理管理在肾内科中应用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6(0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