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改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临床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改善分析

赵媛媛 苏晓艳 穆军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0

赵媛媛,女,1986年02月06日,汉,黑龙江省肇源县,本科,学士学位,主管护师,临床护理,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罹患慢阻肺的80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老年患者开展此项研究,均分对照组(基础性护理服务)、观察组(临床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等指标,确定临床护理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良好,肺功能水平明显告知于护理前、对照组,两组组间、组内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较高,指标数据明显低于护理前、对照组,两组组间、组内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行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其可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加快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强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老年慢阻肺;效果;生存质量;改善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患病群体多集中于老年群体,对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慢阻肺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患者呼吸功能受阻,大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因此,给予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其可通过护理干预服务,实现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罹患慢阻肺的80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老年患者开展此项研究,对照组(n=40):患病时间1-10年(5.98±1.26)年;年龄45-75岁(59.69±3.29)岁;17例女性,23例男性。观察组(n=40):患病时间1-11年(6.14±1.35)年;年龄46-77岁(59.78±3.32)岁;19例女性,21例男性。对比分析两组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数据P>0.05。

1.2方法

对照组(基础性护理服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严格按照主治医生的用药方案为患者用药,且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用药方法、疾病的治疗流程,宽慰患者;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分析病情,告知患者病情进展,增强患者诊疗的自信心;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口头宣教,且指导患者进行日常运动锻炼。

观察组(临床护理模式):(1)入院1d内:应将医院环境、设备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对患者进行宣教,增强患者对医院的熟悉感、对疾病的认知水平;(2)入院24h-3d内:强化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的评估,辅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项目,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排痰技巧,保障患者呼吸道畅通;指导患者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叮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含呼吸训练、运动锻炼、放松运动等形式,实现患者肺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等指标,确定临床护理的价值[3]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经T、X2检验,P<0.05表示临床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良好,肺功能水平明显告知于护理前、对照组,两组组间、组内比较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组别

FVC(L)

FEV1(L)

FEV1/FVC(%)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40)

1.78±0.13

2.78±0.37

1.25±0.11

1.99±0.13

58.98±5.39

69.87±4.49

观察组(n=40)

1.80±0.14

3.43±0.25

1.24±0.12

2.25±0.09

58.95±5.29

80.68±3.32

T值

0.3310

9.2062

0.3885

10.4000

0.0251

12.2433

P值

0.7415

0.0000

0.6987

0.0000

0.9800

0.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较高,指标数据明显低于护理前、对照组,两组组间、组内比较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的比较分析

组别

活动受限(分)

疾病影响(分)

呼吸症状(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40)

14.52±1.57

11.32±2.57

22.98±2.41

17.98±2.62

23.59±3.41

18.14±3.87

观察组(n=40)

14.39±1.85

7.52±0.63

22.87±2.32

10.93±2.47

23.87±3.29

11.48±1.24

T值

0.3389

9.0826

0.2080

12.3831

27.6561

10.3651

P值

0.7356

0.0000

0.8358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影响慢阻肺患者病情的因素众多,且致病因素较多,针对慢阻肺疾病,临床上诸多治疗方法,实现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但临床上无特效药,无法实现慢阻肺疾病的高效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慢阻肺接受治疗期间,为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模式,以患者住院时间为时间轴,评估患者病情基本情况,为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进而保障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慢阻肺患者生存质量[4-5]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行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其可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加快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强的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小坚.浅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5):117.

[2]朱小娟.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2):129.

[3]晋雯.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影响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9(03):141.

[4]廖娟.浅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6):80-81.

[5]颜军梅.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