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用于结直肠癌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阿斯匹林用于结直肠癌预防

李炼松

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有研究指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阿斯匹林,能有效控制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通过实验研究,对化学致癌物诱导鼠结肠肿瘤研究,对局部的前列腺素会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控制致癌物对结直肠上皮增殖活性。虽然临床对结直肠早期诊断和筛查率明显上升,结直肠死亡率只是稍微得到控制,对于控制疾病发病还缺乏明确的研究。对于致癌因素分析,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等,其中饮食因素和结肠癌病因的关系,并不能明确饮食和结肠癌病因是否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不能作为一般防癌干预措施。

1.阿斯匹林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概述

研究发现,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阿斯匹林与非类固醇抗炎药比较,能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规律服用阿斯匹林,降低结直肠癌危险率达50%。停药后时间过长,则不能起到持久的效果。对药物与疾病间关系分析发现,服用阿斯匹林后,结直肠癌死亡率也能减少50%左右,隔日服药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评估患者降低风险性的原因,阿斯匹林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可以评测和结肠癌有关死亡率,改善生存率,对用药后引起的肿瘤出血,也可以及早诊断,为患者争取手术治愈时间。阿斯匹林服用者能降低结直肠癌危险性,危险性增加表明研究结果有偶然性、偏差出现。

2.阿斯匹林用于结直肠癌预防作用

阿斯匹林能抑制血小板作用,对单核细胞COX-2作用,起效达50-100倍。受血小板蛋白合成作用影响,对于COX-2会起到可逆性抑制作用,血小板存在期间可以持续起效。在75-100mg低剂量用药量可以起到最大的抑制作用,用药1h,对COX-2活性抑制达95%以上,且持续24h起效。

阿斯匹林与其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化学结构有差异,对环氧化酶均有抑制作用,对前列腺素产生也能起到阻滞作用。癌发生作用并未明确,对于小鼠皮肤、结肠癌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均能对肿瘤促生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增加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和细胞增殖,受前列腺素调节影响。有研究发现,此类药物可以改善免疫反应作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用于细胞增殖、细胞减少不会起作用,甚至会加大肠粘膜的增殖作用,会增加癌变危险,而不是减少癌变风险。作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阿斯匹林能预防结肠癌药物,规律用药与改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相比,更容易为患者接受。虽然阿斯匹林有着广泛的前景,但是用于预防癌症,与安慰剂对比,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通过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可以评估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保护作用,是否能保护结肠功能,对于结肠息肉的预防作用,经过研究临床对照结果,表明研究结果有效。

在2012年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癌症远处转移,对于风险降低率达30-40%,对于血小板COX-1的ASA控释剂随访,能起到化学预防作用,表明应用阿斯匹林起到的转移作用是由血小板介导所致。阿斯匹林用于结直肠癌的预防还要注意用药的最佳剂量、用药时间及受益人群等问题,与其他化疗药联合使用的效果。将之与结肠镜使用的效果,对结直肠癌风险降低幅度,人群筛查依从性等进行评估,将之与钙剂联合使用,对于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癌变风险的控制作用。确定筛选使用阿斯匹林后会获益人群进行标记。对心血管事件增加、胃肠毒副反应和获益进行分析,以此确定适用人群,确定使用最低剂量阿斯匹林可以起到最佳预防作用。其中NSAIDS与昔布类药物消化道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其中上消化道副作用有溃疡性出血、梗阻及溃疡穿孔等。而罗非考昔对比低剂量阿斯匹林,每日阿斯匹林使用剂量控制在162.5mg以上,用于65岁以上的人群,发生消化道副作用率较高。临床研究发现,每周阿斯匹林用药剂量在14片以上,才能取得最大的预防作用,5年内短期用药或长期给药,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有研究发现,要控制结直肠癌变风险用药至少6-10年,停药4年就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阿斯匹林用药后能预防结直肠癌症死亡率,用药5年以下,每日用药75-100mg对比300-1200mg可以取得相当的效果。长期随访结果发现,用于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肺癌均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于组织学限于腺癌可以起效。传统NSAISD使用和昔布类药物使用,均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其并发心血管事件、胃肠道毒性等获益基本相当,其净获益和风险评估可以适用于普通人群。

阿斯匹林用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能起到预防作用,例如:家庭遗传病结直肠癌变风险较高,使用阿斯匹林用药,能延缓腺瘤出现或进展,预防结肠切除术,防止残留,具有重要的作用。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患者每日服用阿斯匹林600mg,虽然无法减少息肉数,规律用药1年以上,可以缩小息肉。可见,用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发病同样具有控制和预防作用。阿斯匹林可以抑制环氧酶(COX)活性,COX是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中产生的限速酶,前列腺素E2和COX依赖致癌作用相关,通过对激酶信号 通道对肿瘤细胞周期起到调节作用。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途径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使上皮细胞实现间质的转变,对肿瘤细胞转移时起作用。调节局部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和诱导恶性细胞形成具有相关性。

近30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50-59岁人群服药阿斯匹林,获益要大于风险,此类人群用药阿斯匹林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发生。而60-69岁人群服用阿斯匹林,获益与风险比较接近,无阿斯匹林禁忌就要坚持规律用药,开始时年龄越小,对结直肠癌症预防作用越明显。对于7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没有阿斯匹林用药史,不能评估用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就要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确定是否可以服用阿斯匹林。

3.小结

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规律服用阿斯匹林的患者用药剂量更小,每日大多服用75mg,可以取得高剂量相当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研究中由于研究人群、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都会影响研究结果,不能确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例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合并结直肠疾病,服用阿斯匹林能有效控制其他疾病因素,避免发生偏差。阿斯匹林用药后会引起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贫血要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确定恶性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