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微课"模式的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基于 "网络微课 "模式的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研究

1 王青 2 尹万里

1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100093

2 北京海淀第十三离职干部休养所  北京 100091

摘要:目的:为普及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方法,研究网络微课模式对大学生艾滋病教育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我院财经系参与防艾网络课程学习本科学生254人作为观察组,对我院经管系同期未学习防艾网课的240人,两组参加防艾试卷测试,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学生考试合格率为96.77%,对照组学生考试合格率为63.75%。结论:“网络微课”模式对大学生学习防艾知识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完成了防艾知识覆盖,考试量化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关键词:网络微课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大学生

前言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增长速度也呈上升趋势,患病群体也不断年轻化,我国艾滋病患者中,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为高校学生,防艾形势十分严峻,防治工作新老问题交织,难点问题突出,疾病防控任务相当艰巨[1-2]。本研究中,对高校学生采取互联网微课程在线教育,运用多媒体形式,丰富在校学生防艾知识学习途径,增强高校学生防艾知识学习。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财经系参与防艾网络课程学习本科学生254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经管系同期未学习防艾网课的240人,经过分层群体抽样法,从学校所有学生中抽取对照组与观察组学生,所有学生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经学校教务处批准,两组学生一般性资料(性别,院系,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学生在线学习十个防艾系列微课,每节课约10-15分钟,微课程以多种形式进行,如视频,动画,案例讲解等,在学生完成微课程之后,再由辅导员与专职防艾教师引导学生参加防艾知识健康讲座,在观察组学生完成防艾知识微课全部培训之后,立刻进行防艾知识在线考试,然后再组织对照组学生进行防艾知识在线考试,两组均采用百分制统计分数。90分以上为优秀,70分-90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1.3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分析从学生方面统计过来的数据,分成计量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和“x±s”表示,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价值。

  1. 结果

观察组学生254人,年龄(20.32±1.22岁),其中男生167人,女生87人,观察组学生完成微课程及考试共248人,男生164人,女生84人,完成率97.64%。对照组学生240人,年龄(20.54±1.42岁)男生135人,女生105人。

观察组与对照组考试结果分值统计如下表所示:P<0.05两组学生得分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1 观察组与对战组学生得分统计[n,(%)]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合格率

观察组

248

154

54

32

8

96.77%

对照组

240

52

61

40

87

63.75%

χ2

-





28.86

P

-





0.001


3讨论

艾滋病作为一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典型免疫系统类疾病,早已成为了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艾滋病得病呈高发态势。高校学生的艾滋病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早就刻不容缓,而传统宣教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问题,导致实际防艾工作进展不明显,因此本文选用了“网络微课”新型防艾健康宣教模式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网络微课”接受程度很高,学习兴趣较高,完成率高达97.64%,并且“网络微课”学习结果也取得较高水平 ,合格率高达96.77%,“网络微课“”教学取得良好结果。

基于“网络微课”的高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手段,进行艾滋病防治学习,拓宽了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与认识

[3-4]。同时也让高校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艾滋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与政府对艾滋病相关治疗政策,降低了高校学生恐艾情绪。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有关部门对艾滋病宣传教育的灵活性,实际宣教效果也比较突出,值得广泛推广与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丹,梁志静,潘婷,等. 西安某高校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J]. 医学信息,2020,33(10):147-149,152.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0.043.

[2]成怡敏,刘伟,茹萍等.基于“网络微课”模式的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0,26(05):86-88.

[3]彭胜寒,练建,唐春琳等.成都市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估[J].职业与健康,2019,35(02):242-245+249.

[4]张冬,周宁,盖青等.某高校大学生网约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04):37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