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麻醉恢复室保温护理对全麻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探究麻醉恢复室保温护理对全麻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侯玲倩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1700

摘要目的:全麻患者施以麻醉恢复室保温护理,观察对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采取了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其中对观察组的患采用保温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等数据上进行对比,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全麻患者,在其恢复期间采用体温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加快了恢复速度,提升了恢复治疗,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保温护理;恢复质量

全麻手术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需要进入麻醉恢复室等待身体恢复,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观察,在满足各项生理指标标准之后,就可以返回正常的病房[1]。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具有创伤性。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并且年龄越大,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概率也会增加。手术间温度低,或使用未加热的液体等情况,也会对患者体温的调节有负面影响,降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心肌缺血等,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本文基于这些情况,对全麻手术患者采用体温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探讨其对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采取了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对照组40人,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在58~67岁,平均年龄为(62.5±4.5)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55~69岁,平均年龄为(62.3±7.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手术之前评估患者存在的麻醉风险患者麻醉风险,要实时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手术过程中和医生进行配合,务必将正常保温工作做好,应把室内的温度调节为22~25℃,保证温度的稳定,将湿度保持在55%~60%范围内,如果患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就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诊断。观察组应用保温护理:①环境方面,手术后患者自身的调节能力变弱,因此周围环境会影响患者体温。如果手术室中温度较低,会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影响复温,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常因为低温液体、输血等导致体温恢复较慢,因此需要控制室温在22~25℃最佳,另外还需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可以应用热水袋,预防寒战[2]。②吸氧护理,如果患者缺氧会影响机体的代谢,会减慢麻醉药物的代谢,不利于体温的恢复,因此在麻醉恢复室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让患者吸氧,控制氧流量为1~3 L,如果患者的呼吸能力若,可以通过加压的方式给氧,保证其血氧饱和度>95%。③升温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覆盖毛毯,棉被等,降低身体热量的流食。热帖和热水袋是常规的复温方式,如果患者体温较低,输液、输血时先将液体加热到37℃。④避免寒颤,手术后的寒颤会损耗身体的能量,增加心脏负荷和耗氧量,同时增加二氧化碳的生成,引发心肌缺血,酸中毒等症状。因此必须加温输送的液体,同时做好保暖措施,提高患者的身体温度,加速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方面进行统计对比,清醒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越短,说明护理效果越好。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其中包括非常满意及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清醒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清醒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组间清醒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对比(6113833cdc377_html_d62f1f983b30bb81.gif

分组

n

清醒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

对照组

40

41.54±3.21

24.64±2.54

观察组

40

18.87±2.45

11.05±1.54

t


30.115

24.411

p


0.000

0.000

2.2组间满意度指标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满意度指标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2(30.00)

16(40.00)

12(30.00)

28(70.00)

观察组

40

15(37.50)

23(57.50)

2(5.00)

38(95.00)





8.544

P





0.001

3.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需要维持在36~37℃,体温的恒定在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以及新陈代谢中意义重大。相关研究指出,手术中,由于麻醉药物和输液量的影响,导致患者的体温调节系统异常,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会引发寒颤,影响手术质量和患者的术后恢复,低体温会导致骨骼肌产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和耗氧量,提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酸中毒的机率3]。低体温会导致机体肝脏、肾脏中的血流分量减少,降低了麻醉药物的代谢速度,延长代谢时间和患者的麻醉复苏时间。同时低体温还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物质代谢功能,提高手术风险。近年来,临床医生愈加重视术中低体温情况4]。常规护理模式控制体温的效果不佳,全麻后患者仍会出现并发症,因此需要改善。针对术中引发低体温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创建了保温护理,为患者创建了良好的恢复环境,通过供氧,输液加热,调控温度等多方面给予护理,保证患者的体温能快速恢复正常,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加速器康复,缩短了患者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等。手术后的复温阶段,患者会出现血管收缩,寒颤情况,暂时没有明确的发生原理。但部分研究指出,麻醉复苏时,患者机体中的残余麻醉药物会对脑组织中的体温调节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寒颤。患者的性别,手术方式,年龄,药物均和寒颤的发生有关联,而给予保温护理,加热输液,可以降低发生低氧血症和寒颤的机率,间接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因此早手术前、手术中均需做好保温措施,降低发生低体温的机率。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清醒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保温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和恢复速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加速患者康复。由此可以看出,全麻手术患者应让其尽量处在温暖、恒温的缓解,避免引发热能耗损,同时体温的恒定还可以降低应激反应和低体温的发生率。综上所述,麻醉恢复室保温护理应用于全麻患者中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和质量,降低低氧和寒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夏静.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35):156-159.

[2]郭霞,旷文娟,姚书兰.对接受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复合保温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9):261-262.

[3]吴玥琦,尹丹,周循,郭建荣.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保温护理对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261-263.

[4]陈丽丽,赵艳君,王子豪,朱素洁.麻醉复苏期不同保温护理干预对泌尿外术后低体温患儿的效果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11):1484-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