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设计的城市景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基于环境设计的城市景观设计

徐佳男

身份证号码: 41092819741020 ****

摘要:城市是人口和工业密集的地区。城市规划通过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分析,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的空间布局,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舒适的活动空间。在城市规划中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离不开城市景观的有力支撑,城市环境质量反映了城市文化景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水平,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雕刻作品,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导言:城市是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更新的有机载体。景观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展示的核心载体,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建设可持续的城市景观,可以长期保障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本文总结了城市景观设计中可持续性的类型和原则,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景观企业的具体实践,探讨了城市景观设计中可持续性的发展趋势。

1 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

1.1城市景观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生命性

在环境科学领域,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欲望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地球以自组织规则生长的有机体为基础,构建了称为城市景观和空间环境的综合体。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自然和人工场景描述逐渐演变成一种公共需求。

1.2景观设计具有文化性

城市景观设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能充分展示城市的文化理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主导作用对景观布局的基本结构和格局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场景和结构模式是有很大差异的。东方山水文化往往体现在苏州园林和北京颐和园的形象上;相比之下,西方人的景观特征是严肃的、轴对称的城市广场。因此,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对景观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城市景观设计还具有人本性

城市景观的存在是由人类主导的。景观需要得到人类的认可。人们结合自己的主观意识,积极地反映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人类表达和体验的基本形式。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性也体现在人自身。虽然自然没有人类就存在,但它是客观的、苍白的。人类只有参与到自然活动中,塑造自己的活动轨迹,城市景观才会丰富多彩。因此,城市景观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外在形式,更是一本内涵丰富、可读可写的历史书。

2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景观设计观念的不足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市民生活环境的水平和质量,往往更注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施的开发等,而忽视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完整性发展,景观设计往往是简单地将景观设计的发展与城市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由于思想的局限,景观设计将更多地侧重于单一的公园、广场或景观小品的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景观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不能停留在满足城市化,还需要仔细分析和组织大众的需求和生态保护。不难发现,当代景观设计的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而是一个复合的设计范畴,它不仅需要解决景观美的问题,还需要解决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生态技术等问题,这就需要城市景观设计理念的转变,设计理念要与时俱进,为城市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2.2城市景观设计规范性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城市景观设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规范的、可扩展的设计方案。一方面,设计空间和地形不同,气候特征不一样,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另一方面,为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创造出美丽的景观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但不同地方不同的技术标准也制约着城市景观设计的规范发展。面对这些社会阻力,我们需要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强相关产业的整合,尽快完善和统一城市景观设计的流程,加强设计沟通能力,积极采用环保低碳材料,尽快实现城市景观的标准化设计。

2.3城市景观生态的脆弱性

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资源的迅速减少和路面的硬化,非建筑用地日益减少。城市景观对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也逐渐变差,导致部分城市生态系统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从本质上讲,城市景观生态变得越来越脆弱。

3环境设计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环境设计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整合,创造新的思路。“海绵城市”的提出,不仅是环境设计理念的创新,更是作为环境设计创新理念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城市。它不像一个不透水的系统,不允许任何水通过地面,而是更像一个吸收雨水的海绵,然后被土壤自然过滤,让雨水进入城市含水层。这种水很容易处理并用于城市供水。

除了以上提出的“海绵城市”的创新理念外,城市景观设计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城市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植被搭配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植被配置在生态环境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被在调节室内外温度的同时,也起到了控制温室效应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城市景观中的植被覆盖率已经成为衡量环境宜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2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土地面积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分配,在11日在中国,绝对数量很大,最典型的例子,人均少复杂的气候条件与此同时,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移动站点面积,建设立体平台,开展多样化活动。在此前提下,笔者认为环境设计也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如立交桥、轻轨、电轨等)来提高立体空间的表达。

3.3节约和有效利用水资源

作者认为水体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和保护,它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再生水和微灌可以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3.4创新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在环境设计中使用创新能源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经济建设水平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热岛效应和雾霾的出现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从保护环境、创造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减排”,利用创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5生态和艺术的融合

生态为艺术奠定基础,艺术为生态增添光彩。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指标是生态。生态环境质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在关注城市生态的同时,也要考虑城市文化[10]的延续。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Hargreaves和荷兰景观设计师Goitzer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进行设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影响。章堂景观是目前国内较好实现生态与艺术融合的公司之一。《成都庐湖云乐园》就是其典型作品之一。云乐园不仅以水为乐,更与庐湖的水文化产生共鸣。它既是儿童游乐场,也是户外自然博物馆。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水从哪里来?”水是如何变成云的?云为什么会下雨?雨水是如何形成小溪,流入湖泊,并循环的?”这些基本的生态知识。相信未来的景观可持续设计将越来越注重生态与艺术的融合。

结语

总之,城市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设计,更重要的是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同时,改善城市的整体面貌。城市景观设计从多视角考虑社会、环境和自然资源,兼顾社会和自然,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美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秦燕,裴雯.论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8):94.

[2]徐啟春.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