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的研究

苏灿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苏灿,女,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教育、

教学及研究。


摘 要: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对推动健康中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健康素养;健康中国;现状;研究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指出健康素养是个体在做出必要恰当的健康决策时所具备的获取、处理和理解相应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了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之一。 公民的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健康素养是新型的、交叉学科领域的概念,是人们查询、筛选、评价、使用健康信息,以便能够做出与身心健康有关的选择、减少患病风险、提高生命质量的技巧或能力。目前,随着教育普及率的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有所提升,通过分析大量文献,现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研究情况加以分析,以期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提供思路。

一、总体水平偏低,但稳步提升。

我们通过收集文献,从健康知识与观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以及 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等为关键词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查及数据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国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这也反映出居民并未把获得的知识信念、基本技能与实际的健康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对比分析早期文献,不难发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建国之初甚至是上世纪末均有明显提升,这可能与教育普及率提升及互联网技术发展有关。当然,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也普遍偏低。以美国为例[1],上世纪末的一项针对近3000人的研究发现,其中四分之到而二分至一的患者不能理解诸如服药说说明书等标准化的或基本的健康保健材料;到本世纪初美国教育部(2010)的研究表明只有八分之一的美国人有较高的健康素养, 将近一半的高中毕业生健康素养不高;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网站上也曾明确表明有超过 9千万的美国成年人健康素养低下。

二、内容结构发展不均衡,需要更为严谨科学。

从医学角度来看,想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素养需要掌握许多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比如关于人体的正常结构、生理功能知识、健康行为、心理的知识以及健康的系统活动方式等知识;同时也包括其他广泛能力,比如获取信息并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与医护及健康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对大众媒介关键信息的辨别能力等。健康素养与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收入、地区风俗和教育水

平等都相关。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2],缺乏健康素养会影响所有年龄、性别、收入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尤其是对低收入和少数民族人群。健康素养的缺乏会影响人们在搜索和筛选健康信息、选择健康行为以及对重要的公共健康信息加以回应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会影响居民的健康决策,以至于在慢性疾病的管理、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出现困难,最终损害自身的健康,降低治疗效果及成功率、增加医疗错误的风险、导致更糟糕的健康和更高的医疗费用。当然,医疗管理及医护工作者在沟通中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避免专业术语,鼓励患者提问等方式,有助于改善缺乏健康素养人员的健康行为[3]

健康素养是国家顶层涉及、健康专业人士及普通民众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健康不平等的基本因素。美国“健康国民 2020”计划中将其作为一个紧迫的

新问题,提出了下一个十年内要达到的目标。我国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对推动健康中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1. 通力合作,逐渐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正式启动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工作,认真细致的制定行动计划。2008年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公告,为全球首部国家层面的健康素养文件。同时我国卫生部或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目前已经开展了多次全国范围的大型健康素养调查, 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状况。

2014 年,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从 336 个监测点的 93785 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出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3.8%[4]

缺乏健康素养不是哪一个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范围的问题,应该通过广泛范围的参与者互联、多层次、多部门的协作,信息分享、技术支持、广泛合作和参与等措施解决健康素养问题。同时不断创新对健康素养的认识,以期实现为每个人提供精确、易于筛选、实施的健康信息,提供用户中心的健康服务,支持健康水平提升的终身学习模式和机制

[5]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健康素养提高的重要性,高水平健康素养的居民能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积极维护自身健康,能从疾病中较快恢复或与疾病及残疾和谐共处。从国家层面而言,能够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消除医疗资源不平等。因此,所有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素养是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国家、部门、健康从业者及个人等不同层面进行促进和发展。

[1]薛子豪,童莺歌,顾利慧,夏云,陈巧,陈奔,张育洁,吴怡雪,陈思亦.美国健康素养型医疗机构评价工具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12):2145-2149.

[2]莫卓娴,孙英元.创新全民健身路径,提升人民健康素养的研究[J].体育风尚,2021(06):9-10.

[3]贾绪计,王庆瑾,李雅倩,王一涵,林崇德.健康素养的内涵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66-72.

[4]姚宏文,石琦,李英华.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对策[J].人口研究,2016,40(02):88-97.

[5]李英华,毛群安,石琦,陶茂萱,聂雪琼,李莉,黄相刚,石名菲.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02):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