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晚美凤

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就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所谓家国情怀,就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学习,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且具备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提升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根基,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实现发展。

一、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家国情怀教育内涵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角度研究的真善美中所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将个人、家庭、国家组成了有机整体,旨在引导学生由家到国,从心里认同祖国,认同祖国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家国情怀的内涵极为丰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一内涵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论如何变化,热爱祖国、尊重并继承传扬传统文化,自觉树立保家卫国、造福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念却永不改变。

(二)家国情怀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基于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改革措施。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继承和传扬中华优秀文化,还需要更多优秀且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人才。自古至今,家國情怀始终对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古代封建体制下,家国情怀表现为“家国同构”,政治关系建立于血缘之上,将家庭中的忠孝和国家的忠孝结合,这对于稳固封建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最早的西周宗法制就是家国情怀的起源,它将家和国结合起来,有效维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时代人民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异样的解构,如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国以及个体的关系,树立爱国意识,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紧密融合,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发挥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育素材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学习安排一般都是中外对比形式:一段中国历史,一段同时期的世界历史。这种教学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横向对比,不仅学习到中国历史,还能通过时间横轴对世界局势变化有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体现其社会功能。例如,教授“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内容时,该章节对新中国初期时各类外交情况详细进行介绍,还包括我国领导人是如何在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局势的演变形式,对外交策略不断加以调整,从而打造外交新格局。对该项历史事件分析时,教师可分别从下述几点着手: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利于国家发展的外交决策。因世界是一体化的世界,故各国家均需紧密相连,从而,外交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尤为关键,外交可促进国家发展,从而满足家国情怀基础追求民族兴旺、国家富强。教师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具体的局势条件下,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其次,从微观角度分析,让学生思考怎样在日益调整的外交局势内,将自己所学所知充分发挥,为国家建设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丰富历史教学手段。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可提前准备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之上进行展示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比如,实际教学阶段,结合章节内容播放适当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过往的历史照片,让学生对内容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满,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看,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设置课堂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讨论,对于历史知识形成自身独特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投入课堂学习中,通过对各类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理解到国家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最后,教师在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时,对该阶段的民族英雄、民主政治建设、近代反侵略战争等设置为课堂主题,让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从旁协助讲解。比如,教师介绍民族英雄时,对英雄的事迹进行描述,让学生感受其具有的民族精神及爱国情怀,从而培养自身的爱国思想。教师可以在周末的时候,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烈士陵园和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实地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三)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在家国情怀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实效与学生的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其教学素养,确保自己对家国情怀的认识、理解、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与时代发展导向相契合,与学生发展需要相对接。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家国情怀的研究,并确保其具体要求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紧密融合;其次,教师要不断变革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自己的教学驾驭力和掌控力,确保其教学指导与家国情怀教育无缝对接;最后,教师要加强学习创新,借助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促使其对于家国情怀的认识更深刻,界定更精准,落实更到位。

总而言之,教师将高中历史和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更好的顺应当前素质教育相关要求,做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工作。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家国情怀教育具备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时合理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更好的培养高中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渐提升高中生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积极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我国高中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婷婷.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创设研究[J].教育,2016(12):00052-00052.

[2]徐廷锋.新课程新理念新反思——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创设[J].文理导航(上旬),2018(3):85-85.

[3]桑苗,段智民,韩英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J].新闻传播,2017(1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