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于核心素养的七年级期初阶段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于核心素养的七年级期初阶段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沈卓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初中

【摘 要】在教育新形势下,七年级新生如何较好地实现初小衔接,为未来三年甚至更长的学习生涯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笔者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感悟出一些心得与体会。本文将从学生自主管理与班主任管理同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家庭、学校、社会合力,促成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来开展七年级新生的期初工作。通过对七年级新生实行自主管理模式,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参与班级管理的队伍,有助于其今后更好地管理自己和他人。

【关键词】期初阶段 自主管理 模式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在管理自我与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学会协调自己与班级的关系,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调查发现,不少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处于盲目无目的状态,对自己与班级的管理无所适从。纵观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学生的自主管理已越来越切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它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一、目前七年级新生刚入学时的现状反思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反思

1.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无论在父母眼中,还是在孩子心里,都认为还是个学生,理应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一切事情往往由包办完成。孩子只要读书,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不会,这种想法导致孩子对家长过分依赖而缺少自主和自理的能力。一群这样的孩子迈入初中校门后,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经常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不知所措;同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经常因一两句话而剑拔弩张。长此以往,他们对初中生活毫无好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2.青春期开始萌动。

七年级新生生长发育加速,成人意识逐渐觉醒,试图想要挣脱老师与家长的管束,并寻找自由飞翔的途径。此时的他们,容易受不良风气和人物的引诱,加上无处不在的手机网络游戏,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他们热衷于模仿,衣着、发型、行为,甚至抽烟、喝酒、打架,都会逐渐去涉猎,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往往由于一时的冲动,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情况就会发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学习压力逐渐加大。

与小学的学习相比,他们会出现各种程度的不适应。初中教材内容忽然加深许多,知识点增多,不再停留于一般的识记,而是要求他们更侧重分析和理解,思维难度加大。况且初中的课程多课时紧,老师的讲课速度也相应加快,许多知识点只能一带而过,有的甚至忽略不讲,只是要求学生自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开始对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对自己慢慢丧失信心,不自觉地就放松要求,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原因分析

1.自身认识存在问题。

七年级新生处在躁动不安的年纪,思想认识还极不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位不清,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缺乏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心理和主观意志比较脆弱,在很多时候是那么不堪一击。可是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显示自己的个性,要求与成人平等交流思想,不希望师长过多干涉与支配自己,甚至产生逃避与欺骗行为。

2.家校管理不够到位。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家长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怀理解。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分数论就是散养论,未对孩子开展全方位的引导,操之过急地妄下断论,导致孩子刚开始全新的初中生活,便已对自己的能力提出质疑,从而丧失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同时,学校老师往往只关注到少数品学兼优的孩子,对一些处于中等水平和出现问题的学生,也经常是视而不见甚至粗暴对待。

3.社会舆论存在偏差。

社会舆论本应作为一种外在的客观精神力量,但目前关于教师的评论更多的是批判,而孩子往往被视为无辜的受害者予以宽容对待,致使不少孩子遇事有恃无恐。在他们看来,无论我做了什么错事,学校既不能开除我,老师也不敢拿我怎么样。一旦老师严厉批评或采取其它处罚手段,就可以视作侮辱或体罚学生,那会直接影响老师的声誉甚至前途。

二、在稳定中不断成长是目标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的稳定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七年级伊始,班主任要用科学方法,落实班级管理,从纪律、勤学、卫生等方面入手,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完善班级的管理机制,努力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一)抓好班级纪律是前提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纪律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严明的班级纪律是一个班级积极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形成良好浓郁的学习气氛的有力保障,是班级凝聚力荣誉感的集中体现。班级纪律管理得好,就能够让学生在舒适暖心的环境中,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专注于课堂及其它各类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融入到这个大家庭并为之出谋划策。

(二)营造勤学氛围是关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如是说。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倘若学习氛围不同,那么产生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在学习中,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就能形成浓厚学氛。创造—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落实卫生工作是保障

环境卫生工作是班级的门面,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形象,它与班集体的建设紧密相连。通过落实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既是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流行性疾病的重要工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之一,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在班级卫生管理中,值日生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在班级中如何开展自主管理

(一)学生自主管理与班主任管理同行

1.制定符合学生与班级特点的制度。

管理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事多、繁琐且责任重大。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所以从开学第一天起,班主任就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觉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并以此为依据,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全体学生都认同的切实可行的班规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规划,作为学生的追求目标和行动指南,以保证以后学生的自我管理有章可循。

2.班主任适度放手,逐步将管理权交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班级管理不该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管理。现代班级教育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凡事都亲力亲为,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状态,做事缺乏自觉性和独立性,今后的学习生活很难再进一步深入。与此同时,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应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习与生活上予以适时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旦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机制,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也可以使班主任从繁琐的工作中得到解放,做到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

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对于班级管理尤为重要。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要持之以恒,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使之越加完善。在学生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班主任还必须密切关注其动态发展,并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唯有这样,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才能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更多的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使班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纪律方面。

(1)未穿校服、未戴红领巾,每次扣1分;

(2)无故迟到、早读前或早读时不认真,每次扣1分;

(3)升国旗未能做到静齐快、不够严肃,每次扣3分;

(4)大课间跑操、眼保健操不规范,每次扣1分;

(5)中午就餐不守秩序、浪费粮食蔬菜,每次扣2分;

(6)午休时间交头接耳、随意走动,每次扣1分;

(7)自行车未按规定有序停放、未上锁、未上车牌,每辆扣1分;

(8)在教室、走廊、楼梯喧哗奔跑,每次扣2分;

(9)故意损坏公物,扣2分;

(10)侮辱他人、打架、携带手机、阅读不健康书籍,扣2分。

2.学习方面。

(1)未能按时上交作业、抄袭作业,每门扣2分;

(2)作业质量差、字迹模糊,每门扣1分;

(3)考试作弊、为他人提供答案,每门扣3分;

(4)课堂表现不积极、被老师点名批评,每次扣1分;

(5)单元测试前5名,按排名高低每门依次加5、4、3、2、1分;

(6)期中期末考试总分前5名,按排名高低依次加20、15、11、8、6分。

3.卫生方面。

(1)未能及时扫拖,扣2分,扫拖不彻底、留有垃圾,扣1分;

(2)讲台、课桌、窗台不整洁,扣1分;

(3)门窗、瓷砖、栏杆留有明显的灰尘,扣1分;

(4)食堂餐桌、餐桌底下及周围有残留饭菜,扣1分;

(5)随手乱扔垃圾、没有实行垃圾分类,扣2分;

(6)傍晚放学后,未能及时关好门窗,扣1分。

4.其它方面。

(1)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奖,校级一等奖分加10分,二等奖加8分,三等奖加6分,区级双倍加分,市级三倍加分;

(2)做好人好事,视具体情况酌情加1—5分;

(3)受学校警告、记过等处分,一律扣15分。

以上加分扣分内容,每天均由值日组长负责记录,如有争议交由班主任处理。当各项内容无争议后,采取一天、一周一公示,一月、一学期一评比的方式,根据值日组长的计分情况,对每月的5名先进生和3名进步生予以口头表扬,并以班级为单位颁发奖状;对每学期的5名先进生和3名进步生予以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并以学校为单位颁发奖状。

2206班学生自主管理周记录表

项目

星期

纪律

学习

卫生

其他

总分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一周小结


(三)家庭、学校、社会合力,促成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与各方面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1.家长积极配合,从一手包办到适度放手。

家长与自己的孩子相处的时间最久,对孩子也是最了解的,争取家长的配合是帮助七年级新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但实际情况是,七年级新生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还不能完全独立,需要家长的督促与提醒。此时作为家长,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在作出决定之前,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在安排任务之时,不能一手包办,应适当放手让孩子自行完成,培养他们独立能力;在结束活动之后,请孩子学会总结经验,并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

2.学校发挥职能,为学生成长提供多种平台。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开展各类活动时,招募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让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修改不合理之处,补充考虑不周的环节,力争使活动尽善尽美。比如:在文艺演出中,请学生根据节目单,自行安排串词;在运动会中,请学生设计奖牌图案,以便更受学生喜欢,维持现场秩序,以确保比赛安全有序进行;在消防演练中,请学生自主报名,实施云梯营救计划,比别人多一份别样的体验……诸如此类,引导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无形中锻炼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2)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与处罚措施。

对于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来说,他们以获得表扬为荣,以遭受批评为耻,因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与处罚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发挥奖励手段对学生的激励与示范作用,对品学兼优、有某一特长、进步明显的学生,对各方面表现突出、在某一领域取得成绩的班级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视其错误性质及认错态度,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经考察取得显著进步的可撤销处分,毕业时尚未撤销处分的只颁发结业证书。只有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学生才能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成为“美好教育”中的美好一员。

3.教师有效引导,做好各种协调工作。

1)善于倾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管理理论指出:“教育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既要重视行为的规范性,又要考虑尊重人的情感。”教师应学会改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多与学生交流,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喜好与困惑,针对他们自身的特点,给出合理中肯的建议,而不能一味地提要求与下命令。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喜欢、由衷接纳新老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来获得老师的认可。

2)多与任课教师交流,共同监督与指导。

在学校,学生需要面对的教育者,不只班主任一人,还有众多的任课教师。许多学生在班主任面前,希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面对任课教师却显得有些无所谓,甚至出现见面不打招呼、课堂上纪律观念淡薄、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因此班主任应主动与任课教师交流,及时取得学生在各学科、各时段的真实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加强自己在某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

3)及时联系家长,全方位了解学生。

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使用电话、微信、QQ等现代通讯手段,也可以亲自到学生家家访和邀请家长来校等面对面方式。通过双方沟通,班主任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在家表现、个性成因等,以便在开展学校教育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家长也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行为习惯,就能在孩子回家时对其进行各种疏导。经过家校沟通后的学生,会明显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日常行为、学习态度上,都会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主管理意识。

4.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成长助力。

社会教育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延伸发展,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不断提高分辨和应变的能力,以便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在过去的中秋小长假,杭州地铁站人满为患,我们班新生在完成作业之余,主动到地铁站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他们提高自主管理能力,适时调整自己的言行,用最好的状态去积极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 龚孝华: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董守生: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