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

冯明慧

中国文字博物馆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不仅停留在物质方面,同时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博物馆是精神文明和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它不仅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还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视,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让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针对当下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以及管理进行研究,希望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数字化;

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与日俱增。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收藏地,包含了文化以及自然遗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因此,文物的保护以及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阶段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从数字化的视角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扬。

一、馆藏文物管理工作与数字化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与保护简述

馆藏文物管理以及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对博物馆中的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同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展示,涉及到文物展示柜的选择、文物排列形式的选择以及博物馆中相关设施的搭建等。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以及保护工作中,需要对湿度、温度以及光线等自然环境进行重点关注,进而能够最大程度对馆藏文物进行保护。

当前阶段,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库房是博物馆储存文物的重点场所,部分博物馆的库房环境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文物保护所需要的环境要求,相关部门要提升对库房环境的重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博物馆所需要承载的游客数量也越来越大,这也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带来了很多潜在风险因素。因此,我们要不断对现有的馆藏文物管理和保护措施进行优化,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让馆藏文物在发挥价值的同时得到更好的保护。

1.2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和保护

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让文物在得到保护的同时,进行学术的研究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播。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做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进而让博物馆能够对更多的人产生积极影响。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基础工作进行智能化,借助红外线扫描、影像采集、自动编目以及三维成图等方式,把馆藏文物的相关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进而让检索以及查阅变得更加便捷,同时,还可以对馆藏文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共享,通过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让馆藏文物的展览以及借用等工作更加高效。其次,数字化管理还能够实现馆藏文物的自动化保护,结合文物的实际需求,生成一套专门的文物管理和保护程序,再借助自动扫描以及身份锁定技术等安全监测技术,让馆藏文物能够得到更好地存储和管理。

二、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和管理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永久留存文物相关信息

博物馆馆藏文物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即使已经采取了十分全面的保护措施,但是文物仍然会逐渐遭受损坏。借助数字化技术对馆藏文物进行三维扫描,能够让馆藏文物多携带的相关信息得到长久的、完好的存储。

(二)有利于拓宽文物展览空间

很多人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前来博物馆亲自欣赏文物,而数字化技术能够对馆藏文物的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借助智能设备将文物在线上进行展示,进而能够让馆藏文物有更广阔的展览空间。在让文物得到更好展示的同时,还能够让文物得到较好的保护。

(三)有利于实现文物资源共享

博物馆在开展活动时,可能会使用到其他博物馆内的文物,通过传统的操作和流程进行文物借用的申报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一些价值较高的文物,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够进行接用。借助数字化技术对馆藏文物进行信息采集,然后将这些信息与其他博物馆进行共享,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有利于为智能化博物馆的建立奠定基础

博物馆的主要智能是向大众服务,国家也对博物馆的这一职能高度重视,博物馆要为大众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因此,智能化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推动智能化博物馆的建立。

三、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数字化意识,完善数字化硬件建设

博物馆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依据相关的标准,对馆藏文物进行分类并将文物相关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对原有的数字化设备进行升级,进而建立更加完善的馆藏文物数据库。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科技意识,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字化地建设中去。在数字化方面增加资金地投入,使用更多的资金去优化数字化设备,例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高清显示器等,进而让博物馆的数字化有更好的硬件支持。此外,还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科技意识以及专业素养水平,进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数字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构建馆藏文物数据库,掌握文物数据信息

对馆藏文物的各类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例如来源、发现经历、历史以及组成形态等,同时还需要对关键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之后,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库,进而让馆藏文物相关信息的存储和传输等工作更加高效,也能够让学者更好地对馆藏文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在对馆藏文物进行分析时,专家和学者往往会耗费大量的实践去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还需要多次对文物进行测量,这极有可能对文物造成破坏。数据库可以让相关专家更加便捷地掌握文物的全部信息,能够大幅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也能够让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此外,和传统的技术相比,现代科学技术有极高的精确度,能够最大程度减小对文物的破坏。特别是对一些重点文物的管理,数据的准确性的要求往往更高。数字化的监测能够让工作人员掌握文物周边的实时温度和湿度等数据,进而能够及时对环境进行改善。对于一些文化价值极高、不易展示的文物,也可以借助数字化建模的方式让大众进行观赏。

(三)灵活应用AR技术,进行信息仿真和模拟

在现阶段的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AR技术有很极为广泛的应用。AR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实增强技术,它能够通过网络信息等科学技术手段,把我们在真实世界中无法感知的信息进行仿真和模拟,然后进行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展示给我们,进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在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中,灵活应用AR技术,不仅能够对现有的文物进行有效修复,还能够让大众接触到平时不能展赏的文图。

例如,将AR技术应用可以将圆明园的景观进行复现,进而让大众能够更好地接触到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将AR技术应用到展厅考古展示部分,可以向观众可以清晰呈现考古地层关系、墓葬情况、出土文物信息等。各个博物馆争相上线的360°全景博物馆,可在线观看主题展览,看全景、能放大转动、有背景音乐、介绍和解说等等。比如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分了几大版块,即外景航拍、前厅序厅、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陈列、游客服务中心等等,每个版块下面还有细分,观众身临其境畅游在文字长河里,感悟中国文字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另外,有一些特别展览属于临时展览,数字化展览可以全方位进行记录,待办展结束后,依然随时看展,成为珍贵资料。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数字展览《“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师生捐赠作品展》《第六届“四堂杯”书法大展》《崇古出新——高二适书风及师法承传研究展》《甲骨文书法精品展》等等,都忠实地记录了展览印迹、作品原貌,方便群众随时学习,很受书法爱好者的欢迎。中国文字博物馆的3D模型文物更是拉近了普通大众与文物的距离,实现了“裸展”文物,展示效果逼真清晰,比现场观看效果还好,为文物研究、文物普及以及资料存档提供了更有力的途径。

(四),完善馆藏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数字化管理

借助多媒体设备对馆藏文物地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然后进行保存并备份,进而能够让大众更加便捷地进行信息的查阅。同时,还能够实现博物馆的自动化办公以及现代化管理,进而让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此外,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管理,在全面掌握馆内文物信息的同时,还能够为博物馆提供一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将数字化管理和防火、防盗系统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能够大幅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总之,博物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探索全新的文物保护和管理方式,使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让馆藏文物在充分发挥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相信在不久之后,数字化技术一定能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碰撞出新的火花,最终让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能够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芯语. 数字化建设下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智慧保护探析[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 No.795(04):116-117.

  2. 张盟友. 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技术应用概述[J]. 幸福生活指南, 2018, 000(009):0130-0130.

  3. 黄桂香.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 000(00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