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治疗仪对胃脘痛的辅助治疗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中频治疗仪对胃脘痛的辅助治疗疗效观察

刘莉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对胃脘痛的辅助治疗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胃脘痛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2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穴位按摩治疗,后组患者均接受穴位按摩治疗联合中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明显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胃脘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上脘皮温相较于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脘痛患者采用中频治疗仪辅助治疗,能够发挥良好的止痛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频治疗仪;胃脘痛;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胃脘痛是一种疾病的范畴,常见的有胃痉挛、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患者通常会出现反胃、呕吐、上脘部位疼痛等症状。临床中对于胃脘痛的治疗通常采用中医方案,例如穴位按摩、针灸、穴位贴敷等,穴位按摩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的效果。中频治疗仪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理疗仪器,通过控制中频电流和低频电流来刺激穴位,穴位刺激精准,并具有多个多步程序处方,能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将入院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的胃脘痛患者中,随机抽取了92例参与本次研究,在穴位按摩治疗基础上辅助中频治疗仪,探讨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随机抽取了92例胃脘痛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中,男21例、女25例、合计46例患者,年龄在34 ~74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6.32±2.58)岁,包括了10例复合性溃疡、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胃溃疡、13例萎缩性胃炎;对照组中,男20例、女26例、合计46例患者,年龄在33 ~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6.50±2.63)岁,包括了11例复合性溃疡、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4例胃溃疡、12例萎缩性胃炎。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穴位按摩治疗,选择的穴位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合谷穴等,医务人员采用俞穴指压法进行按摩,每天进行2-3次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四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接受穴位按摩的同时联合中频治疗仪辅助治疗,使用的仪器为广州市侨鑫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QX-339中频治疗仪(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192091262),将电极连接线与治疗仪相应的输出端连接,撕开电极胶片,贴于胃部疼痛部位,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及耐受性调节设备治疗参数,启动仪器治疗,每天治疗时间为20min,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四个疗程。

1.3评分标准

①记录患者的胃脘痛程度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②记录患者的上脘皮温,对比治疗后是否恢复正常值范围内。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计算,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相关研究数据的对比用t检验。P<0.05时,表明两组胃脘痛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不同。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组为95.65%,对照组为82.26%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6

24(52.17)

20(43.48)

2(4.35)

44(95.65)

对照组

46

20(43.48)

18(39.13)

8(17.39)

38(82.61)

X2

--

--

--

--

4.200

P值

--

--

--

--

0.018

2.2分析比较两组胃脘痛程度评分和上脘皮温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胃脘痛程度评分相对较低、上脘皮温相对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胃脘痛程度评分和上脘皮温比较

组别

n

胃脘痛程度(分)

上脘皮温(°)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6

8.60±3.26

3.51±1.08

28.20±2.15

32.61±2.00

对照组

46

8.74±3.15

5.33±2.47

28.36±2.21

28.85±2.41

t值

--

0.000

3.544

0.000

4.012

P值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胃脘痛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胀、恶心、呕吐、肠鸣、胸胁痛等,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1]。中医穴位按摩选用背俞穴治疗,能够调动人体的阳气升发,循经络而使胃阳充足,有一定的健脾效果,但是见效较慢,止痛效果不理想。中频治疗仪的适应症较多,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中频治疗仪能够结合患者耐受情况来调节电流,治疗的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穴位,发挥良好的止痛效果,疗效更为确切[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82.61%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胃脘痛程度评分分别为(8.74±3.15)分、(8.60±3.26)分,上脘皮温分别为(28.36±2.21)°、(28.20±2.15)°,两者的统计数据明显不同(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胃脘痛程度评分分别为(5.33±2.47)分、(3.51±1.08)分,上脘皮温分别为(28.85±2.41)°、(32.61±2.0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说明在胃脘痛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胃脘痛程度评分、穴位皮温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效果优于单一的穴位按摩,取得了突出的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在胃脘痛患者的中医治疗期间,联合中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后症状恢复情况较好,起到了良好的止痛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方海燕,李华.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胃脘痛[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06):840-843.

[2]潘东洪,陈柘芸,吕艳,梁尧,石丹梅,曹云云,陈如卉,黎霞.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10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09):2196-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