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出血,怎么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1

产妇产后出血,怎么办

冉静

四川省西充县妇幼保健院, 637200

在当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后孕妇死亡的概率越来越低,但产后出血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作为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并发症之一。那么产后出血可以预防吗?产后出血能不能有效避免?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从文章一起学习如何做好产后出血预防工作,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吧!

  1. 什么是产后出血?

在指胎儿在分娩出后二十四小时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或者在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出血超过1000ML的情况,就被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产后的两个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多在于产后的一两周之间,在坐月子时间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

  1. 产后出血的因素和危害

  1. 为什么会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凝血功能障碍等四大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任何原因影响到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都能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的出血,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产生过多恐惧的产妇都会影响子宫肌收缩,产后过多食用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也会影响子宫肌收缩,对于体质虚弱的产妇来说,产程过程体力消耗过多,宫腔感染是子宫肌层水肿或渗血都影响着子宫的收缩,导致产后出血严重。急产、产力过猛、巨大胎儿分娩、阴道侧切、止血不彻底都会造成产妇分娩过程中产道裂伤,造成对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是与产后有关的并发症有关,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还可能与产妇血凝系统有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脏疾病等,都会使产妇在产后出现出血情况的发生。

剖宫产手术的出血量比顺产的出血量多,再加上剖宫产的切口破坏了子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导致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更容易引起产后出血,增加出血几率。所以说,体质虚弱、产科并发症、情绪激动紧张都更容易使产妇产后出血,一定要小心哦。

2.产后出血的危害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不仅会危害产妇的生命还会对产后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产妇娩出胎儿后会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等相对症状,如果不及时止血还会导致产妇死亡。如果产妇休克时间过长会导致因垂体前叶组织缺氧出现变性坏死最红导致出现垂体前叶功能退减。有的产妇出血后可能要切除子宫来保留产妇性命,但由于失血量多大,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缺血、缺氧造成脏器功能受损,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产后出血还可能导致产妇产后恢复慢,抵抗力下降,继而引发产妇乳汁的分泌,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1.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1. 医生怎么做

医生应在产妇分娩期正确处理生产过程,合理使用宫缩剂,仔细检查胎盘以及软产道有无裂伤,医护人员加强产后两小时内的监护,督促产妇排空膀胱,避免影响宫缩导致的产后出血。严密观察产后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产妇发生大出血的情况。在采取各种护理前,给予产妇详细的解释消除产妇的顾虑和恐惧。

  1. 产妇怎么做

产妇在产前要进行认真全面的定期检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保养好子宫部位,产后可以均匀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将宫腔内积血压出,达到止血目的。产后产妇应早期哺乳,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恶露的排出。保障睡眠时间,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热水,促进身体的恢复发展。

做好产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预防工作,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产妇来说,怀孕后定期产前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及时做好处理工作,缩短分娩时间,提高分娩质量。此外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