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道下裂术前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小儿尿道下裂术前术后护理

李霞

山西省儿童医院 030000

摘要:尿道下裂是阴茎畸形引起的前尿道发育不全,是小儿男性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孕期若使用求偶素及孕酮可增加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为尿道外口异位、阴茎弯曲畸形、站立排尿困难、伴有痛性勃起、成年后不孕。因此,需采用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治疗应在1岁后至学龄前进行,其治疗目的在于伸直阴茎,将尿道口移到正常位置,修复尿道。

关键词:小儿;尿道下裂;术前术后护理

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中排名第二,每125~250名男婴中有1例,并逐渐增加。根据尿道外口位置,尿道下裂可分为四类:龟头冠沟型、阴茎型、阴茎阴囊型、会阴型。而手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唯一方法。基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小儿尿道下裂术前术后的护理。

一、小儿尿道下裂病因

尿道下裂是男性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尿管口位于阴茎腹侧,从近端尿管口到会阴部,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与阴茎弯曲有关,是儿童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尿道下裂可能是一个单一的缺陷或更复杂的问题,如两性畸形的表型部分。尿道下裂的修复及重建需多种手术技巧。

1、基因遗传。尿道下裂有一定家族性倾向,但涉及的基因或染色体具体情况尚不清楚。近20%~25%的病例有遗传因素,尿道下裂患者的兄弟患尿道下裂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10倍。据报道,10%的患儿父亲及15%的患儿兄弟患有尿道下裂。

2、内分泌因素。胎睾分泌的激素影响男性外生殖器官的形成。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的睾丸间质细胞在妊娠第8周开始产生睾酮,然后形成双氢睾酮。外部生殖器官的发育由双氢睾酮调节。睾酮分泌不足或过晚,或睾酮异常转化为双氢睾酮,可造成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常伴有隐睾及两性畸形。孕前及孕期激素的使用对胎儿生殖系统的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尿道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通过母亲与胎儿的内分泌系统。

3、胚胎学因素。尿道下裂由胚胎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引起。尿道下裂由于胚胎期间内分泌异常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尿道不完全融合形成的。因远端尿道的形成处于最后阶段,因而阴茎远端的尿道下裂较常见。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年龄较大的儿童有自卑感、缺乏集体意识、不愿与他人交流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必须尊重患儿,理解患儿或父母心情。以友好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来赢得患儿的信任,提供心理辅导,向家长及患儿介绍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配合的内容,并介绍成功案例。配合医生告知治疗的可能性与各种技术操作的重要性,以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儿积极参与治疗,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让患儿多吃新鲜蔬果及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3、术前准备。家属要注意预防患儿感冒,术前6h禁食禁饮,避免麻醉后呕吐引起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阴茎、阴囊皮肤处有许多皱褶,易感染,所以皮肤护理很重要。术前晚用肥皂水冲洗手术部位皮肤,如条件允许可沐浴。术前1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减少术后感染及尿瘘。

三、术后护理

1、麻醉清醒前护理。手术后,患儿回到病房,立即去枕平卧,头部向一侧倾斜,保持呼吸道通畅,阴茎、阴囊、会阴用弧形保护架保护,防止局部受压和支架管脱落。将引流管固定,并低于床位。通过保暖及低流量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告知家属手术成功,下一步进入治疗护理阶段,告知家属术后体位及支架管护理注意事项,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2、术后用药。术后常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尿道下裂是一种成形术,如合并感染、尿瘘发生率高,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因而需在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7岁以上患儿术后每晚服用己烯雌酚及镇静剂,以减少阴茎勃起及斑肿形成。小儿易发生膀胱痉挛,可用少量温盐水或普鲁苯辛、阿托品解痉,也可通过654-2在足三里封闭,从而达到解痉效果。

3、阴茎及会阴部护理。所有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均用透气网纱布包扎固定阴茎,仔细观察敷料固定情况与其有无渗出,刀口附近结痂情况。术后5d取下网眼纱布,术后5d内每天在阴茎头涂红霉素软膏,避免结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在保护阴囊的基础上,对于切口湿性水肿患儿采用局部红外线烤灯照射,每日2~3次,每次20min。并观察阴茎头及皮瓣的血运情况,若阴茎头为紫色,再变白肿胀,这意味着纱布包扎太紧;若切口出血,尿道血肿,说明纱布绷带包扎太松。上述情况应通知医生重新包扎。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冲洗肛周,避免刀口污染。

4、支架管的护理。支架管可用于术后排尿和支撑尿道,支架管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先要妥善固定,无变形、挤压、脱落,保持通畅。为了减轻患儿疼痛,保持有效引流,应常规放置支被架,以便于观察及保暖,并防止盖被压迫支架管使其脱落。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支架管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定期倾倒尿液,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量,引流袋位置不应高于耻骨联合水平,以免尿液逆流引起逆行感染,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尿道成形术后3~5d,当阴茎局部水肿消退时,尿液可从支架管中逸出,若尿液从刀口任何部位流出,即是尿瘘,记录尿瘘位置、直径,尿液流出情况与量,并及时通知医生。

5、心理护理。患有尿道下裂的儿童应在术后约两周内卧床休息,这是一项身心考验,护士应经常到病房了解患儿心理反应与需求。尿道下裂患儿常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如焦虑、孤独、害羞、不愿与他人交流、自卑等,因而护理中,要尊重患儿自尊心及其人格,保护隐私,以满足患儿心理需求。护士要热情真诚地与患儿相处,将注意力转向患儿感兴趣的方面,如学习、生活乐趣和文体活动等,主动与他们沟通,鼓励安慰患儿,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情趣。患儿自控力和耐受力差,对于手术创伤、尿道支架管引起的疼痛、身体活动受限反应大,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此时护士要耐心、温柔地安慰患儿,并告诉疼痛是暂时的,会一天天减轻,一旦拔掉引流管,便能正常排尿和活动,做个标准男子汉,给患儿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对其配合给予肯定、表达和奖励,从而让患儿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对于长期卧床造成的不适,护士要注意皮肤护理,床单要保持干燥、平整、无杂物,并每天定期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压疮。

6、饮食护理。患儿在术后完全清醒时可吃普食。长期卧床患儿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补充足够的纤维素,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引起支架管周围漏尿,增加吻合口张力,多喝水有内冲洗作用,避免牛奶与豆制品,以防腹胀,便秘患儿可适当口服缓泻药或用开塞露,以诱导排便。

7、出院指导。出院时,嘱咐父母在6个月到1年的时间里避免患儿的剧烈运动,避免因重力而压迫、撞击和摩擦阴茎,避免愈合的尿道损伤。儿童不应骑坐玩具,以免碰撞到会阴部。每天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坐浴2次,每次15min,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注意保持会阴温暖,温度过低时内膜组织收缩,使再造尿道变窄,排尿困难,应注意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积极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鼓励患儿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心理压力,如尿道梗阻、尿道憩室、尿瘘等,需及时治疗。观察排尿情况,当尿线变细时,及时返院进行前尿道扩张。

总之,尿道下裂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而高质量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士应了解疾病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做好术前准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积极预防尿道感染,注重患儿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尿瘘并发症,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01).

[2]潘丽娜.小儿尿道下裂术前术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