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实践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实践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胡亚琴 何晓茜 陈潇潇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 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实践应用及满意度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急诊科输液患儿共计400例,采取随机组合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200例)采取常规急诊输液护理模式,实验组(200例)采取综合急诊输液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实验组家属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实践综合护理模式效果确切,提高临床实践效率,降低投诉率,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急诊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人们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要求。一般小儿自控能力弱,情绪不稳定,从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但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繁忙,从而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容易发生纠纷。对此将本院急诊科输液患儿为分析对象,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分析临床实践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急诊科输液患儿共计400例,采取随机组合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纳入标准:均在急诊科进行输液;且低于12周岁;家属文化水平均在初中以上。排除标准: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实验组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12±1.33)岁,≥5岁有120例,<5岁有80例。对照组200例,男105例,女95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23±1.28)岁,≥5岁有110例,<5岁有90例,此次分析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输液护理模式,巡视液体外渗情况,指导家属看护方法等。实验组采取综合急诊输液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小儿急诊输液室内可以播放少儿节目或者动画片,吸引其注意力,避免患儿因哭闹、恐惧等带来低穿刺困难、液体外渗等情况出现,在输液过程中观看少儿节目或者动画片,可缓解患儿输液时的难受感以及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在患儿输液时,积极主动关心患儿的情况,并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解释说明以及语言安慰。(2)健康教育: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穿刺固定、静脉输液等相关知识,减少患儿家属的疑虑,使家属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避免护患纠纷。(3)技能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实践培训,从而使护理人员大大提高了职业素养,增加了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预防患儿家属因要求过高从而提升护患纠纷。(4)穿刺护理:护理人员可在闲暇休息时练习穿刺技术,对未满2岁的患儿采取头皮静脉穿刺,对大于2岁的患儿采取四肢静脉穿刺,若静脉显露不明显时,可采取热敷、按摩等方法显示静脉,对肥胖、水肿的患儿分别要采取食指触摸法和压迫法找寻血管。若对大隐静脉进行输液时,固定好,并让患儿家属看护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2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家属满意度:采取本院自制的百分制问卷进行调查,共计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0-59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

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 )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卡方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对比

实验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对比 例(%)

组别(n)

<5岁

≥5岁

合计

对照组(n=200)

59(29.50%)

101(50.50%)

160(80.00%)

实验组(n=200)

68(34.00%)

120(60.00%)

188(94.00%)

χ2

-

-

17.3298

P值

-

-

0.0015


2.2 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 例(%)

组别(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n=200)

90(45.00%)

70(35.00%)

40(20.00%)

160(80.00%)

实验组(n=200)

100(50.00%)

80(40.00%)

20(10.00%)

180(90.00%)

χ2

-

-

-

825.0233

P值

-

-

-

0.0015

3 讨论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相较于医院的其他科室,急诊输液室的人流量较大、用药较广泛、疾病种类较复杂。若在流行疾病高峰期时,护理人员极易过度劳累,患儿情绪自控较差,认知能力弱,常因哭闹、恐惧等不良情绪给静脉穿刺带来影响。再加上现代小儿比较娇生惯养,护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家属的投诉与不满,激化护患纠纷,为确保小儿急症输液室的工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护患纠纷,因此,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模式是具有必要性,能大大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有效提高了家属满意度,从而大大减少护患纠纷。

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实践综合护理模式效果确切,提高临床实践效率,降低投诉率,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戴亚蓓. 优质护理在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005(075):101-101.

[2]殷秀云, 张美苑, 李秋媚. 小儿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23):147-149.

[3]王晓芳. 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探讨[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 30(01):74-76.

[4]黄正华. 小儿急诊输液过程中护理风险调查及防范措施[J]. 医药前沿, 2017, 7(026):246-247.

[5]梁翠珍. 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开展效果观察[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 7(03):165-166.



胡亚琴(1986-),女,四川成都,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本科,护师,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