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水利与河湖管护队伍建设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2
/ 2

贵德县水利与河湖管护队伍建设浅析

李福军

黄委山东水文水资源局(援青干部),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近年来,贵德县农牧区设置了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公益性岗位,对推进农牧区公益事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培基固本作用。为推进河湖长制,促进水利管理提质增效,解决公益服务人员报酬偏低、职责单一、效能不高等问题,贵德县通过“县统筹、乡监管、村落实”的机制,将巡河员、保洁员、山洪预警员、供水联络员、灌溉管理员统一整合为村级公益性岗位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全县122个行政村共设立122名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

关键词:河湖管护,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队伍建设

一、基本情况

贵德县地处三江源区,黄河穿境而过,流程76.8公里,支流水系呈南北向辫状分布,主要一级支流有11条。境内省管河流1条,州管河流1条,县管河流20条、湿地1处,乡管河流22条;省管水库3座,县管水库1座。

建国以来,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08项,其中,蓄水工程(涝池)14座,引水工程135处,提水工程10处,灌区工程49处。建成河道堤防108.15km,治理中小河流82.94km。

2017年贵德县启动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采取村干部、村警、生态护林员、草原管护员等兼任巡河员、保洁员的方式,承担日常巡河保洁等工作。由于报酬、管理机制等多种原因,日常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工作效能不高。

二、主要做法

1、建章立制。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城乡供水工程、防洪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工程等设施运行管理,加大水库、河道及水域岸线管护力度,统筹规范建立村级公益性岗位,根据青海省《关于印发青海省推进村级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设立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的精神与要求,贵德县河湖长制办公室牵头,深入典型村社开展了大量调查,组织乡镇、水利、生态、自然资源、扶贫等部门进行专题讨论,综合考量水利与河湖管理需求,制定了《贵德县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考核实施细则》并印发,明确规定了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岗位职责的考核评分标准、评分办法和考核等次等内容。

2、选聘方法。《贵德县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管理办法》规定了4项原则5个条件6步程序。4项原则:坚持遵循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因岗定责、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公益服务和一事一议的原则;坚持乡镇政府统一管理、水利部门技术指导的原则;坚持量化指标、绩效考核、动态监管的原则。5个条件:政治思想觉悟高,热爱水利工作,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敢于担当,为人正直,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中选聘,年龄原则控制在55岁以下;有一定文化知识,能对所做工作进行文字记录,熟悉藏汉双语、水利工作经验丰富的农牧民,聘用年龄可适当放宽;身体健康,能胜任河道、水库、水域岸线巡护工作,对特困户及家庭无就业人员的农牧户,聘用年龄可适当放宽。6步程序:个人自愿申请→村民大会酝酿推荐→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岗前培训→签订聘用合同。

3、定责考核。贵德县村两委班子依据管理办法规定,按时完成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推荐表、备案表,共选聘122名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负责做好日常巡查、保洁等工作,监督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发现问题线索及时向村级或乡(镇)级河长湖长报告。宣传河湖管护政策法规,用实际行动引导教育周边群众提升河湖管护意识。负责本村人畜饮水工程、防洪工程、灌溉渠道、泵站、水库、涝池等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安全度汛工作。年终由属地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县水利局对聘用的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进行考核并实行动态管理。

4、培训上岗。贵德县河湖长制办公室每年定期举办河湖长制知识培训班,通过授课专家解读与案例剖析,加深了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对河湖长制政策法规的认识。通过专家讲解、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的履职能力。

5、志愿服务。在7个乡镇组建的“河湖管护志愿服务支队”中,村级河湖长和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作为主要成员,不定期开展河湖管护政策知识宣讲、垃圾清理等活动,河湖管护志愿服务活动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激励村级河湖长、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为提高贵德社会文明程度做出自身贡献。

6、诉求办理。对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通过微信工作群反馈的诉求,实行“水电保障员微信群+事项处理单”的管理模式,即专人负责接单答复、专人负责办理、专人负责监督,扎实开展好“为民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自微信群建立以来,仅2021年各村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认真履职尽责,及时开展供水、灌溉、防洪及河湖管理方面的日常巡查200余次,反映供水方面问题40余件,河道管理方面问题14件,均已办结并及时予以答复,实现了供水灌溉困难和河湖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广大群众因河而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责任感明显提升。

7、规范管理。为规范细化各项工作流程,要求村级河湖长、河湖管护员在巡河期间做到“四要四查两做”,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四要:一要心中有本“河湖账”:熟知本村村情、河情、水情。了解一河一策方案。二要当好护河“宣传员”:适时开展涉水法律、河长制湖长制政策的宣讲。三要“四乱”标准掌握好:了解河湖“四乱”问题的认定和清理标准。四要履职巡河“严把关”:开展巡河保洁和执行涉河违法违规问题处理程序。四查:一查有无“四乱”问题;二查河湖长公示牌、宣传牌、视频监控等设施是否完好;三查生态基流是否正常;四查有无污染水质现象。两做:一做河湖长通APP巡河,留下巡河轨迹;二做工作记录。归类留存巡河保洁照片,推进问题整治。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的设立,实现了扩责赋能、一岗多责的目标,理顺完善了基层水利服务队伍。

二是基层水利管理和河湖监管工作有机构有人抓,村级公益服务管理有制度有考核,基层水利行业服务实现常态化规范化。

三是夯实了饮水安全、灌溉安全、防洪安全、河湖健康的监管基础,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塑造了全社会爱河护河、节水惜水的良好风尚。

四、经验启示

1、机制顺畅是前提。统筹水利管理和河湖管理职责,提高了工作效能,有效解决了职责单一,效能低下的现象。

2、管理制度是关键。管理出效益,管理靠制度。量身定做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管理制度,有效激发了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3、技能培训是条件。适时开展涉水法规、政策宣讲,普及水利管理、河湖保护知识技能,可规范日常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4、资金保障是基础。目前,122名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的工作报酬均已按时兑付,水费、水价精准补贴、工程管理绩效奖励等也已发挥最大效益。稳步提高水电保障员(河湖管护员)岗位补贴,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壮大基层水利服务管理队伍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1]刘小勇;付健等;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认识与思考;水利发展研究;2019年01期

[2]青海省《关于印发青海省推进村级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

[3] 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水利;2014年06期

[4]《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水利部;2019


作者简介: 李福军(1982-),男,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

6107ac0418529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