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程中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生物制药工程中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运用

徐 瑛

多多药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过去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在制药过程中虽然也有出色的表现,但这一技术存在生理局限性。例如,在蛋白质表达过程中,降解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对下游产品的处理也有很高的要求。结果是,导致生物药物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长期没有对其进行技术改进。但是,无细胞蛋白在应用过程中并没有水溶性和半衰期的缺陷,无疑更有利于制药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制药;无细胞蛋白;技术进展;应用措施

前言

随着科技的日臻成熟,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而在业界广受好评。特别在生物制药领域,能在体外有效地合成蛋白质,比传统的蛋白表达方式更省时省力。在此基础上,作者首先对无细胞蛋白的两种常见表达形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介绍了近年来在该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最后,对无细胞蛋白的几种应用方法进行了综述。

1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分类

1.1原核系统

原核系是指通过对原核生物的辅助,来提取细胞蛋白产物。一般情况下,原核生物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蛋白表达方面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实践中,技术人员首先对目标蛋白质的各项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添加方案。近几年,制药行业大量使用像大肠杆菌这样的原核生物,它不仅表现出更好的表达效果,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药物的成本损耗。尽管如此,原核生物的内部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能够携带的信息也比较有限。

1.2真核系统

除原核系统外,真核系统在蛋白质表达系统中也有广泛应用。正如其名称所示,该技术使用真核生物进行表达,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同时,真核系统也不受原核系统的非特异性抑制,因此,最终参与表达的效应也远超预期。实际上,技术人员可以将模版转换成一种线性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许多实验表明,原核、真核系统在蛋白质表达方面的合成产出都是相当可观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和优点。所以,在应用上还需要结合目标蛋白的性质,合理地选择表达方式。

2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新进展

2.1稳定性大幅提高

蛋白质生物制药中,提取液的稳定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但在常规的蛋白质表达体系中,反应过程中易产生局部抑制,这将严重阻碍蛋白质表达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无细胞表达系统的研究初期,由于没有能够解决内部代谢问题,也使制药的成本更高。而且由于工业和学术上的持续努力,使得提取物的代谢问题得以缓解。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中既有磷酸化反应的发生,又有能量网络的存在。这样,无细胞表达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代谢支持,使得生产得以有效地进行。此外,针对抑制产物的问题,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使目标蛋白质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例如,一些企业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麦芽糖,这不仅能提供大量的能量,而且还能消耗无机磷。或者是直接针对降解酶进行清除,从而保证氨基酸在反应中的效率。

2.2表达蛋白的折叠

传统的蛋白质表达体系中,相邻区域之间很容易发生相互作用,使不同疏水环境下目标蛋白受到一定的破坏。例如,该区域的化学环境发生了变化,蛋白质的结构受到威胁,甚至在其他反应中也有可能涉及。所以,折叠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隔离性保护。例如,技术员可以在工艺中加入铁硫簇来加快二硫键转变。但是,没有细胞表达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在同一区域进行合成,无疑使制备过程更简单和可行。技术员可以在使用 DsbC时将少量的酶抑制剂添加到抽提物中,从而形成二硫键。蛋白折叠过程中,多糖还能促进蛋白的结合。例如工业上常用的纳米凝胶,可以明显地减少链的释放,避免折叠时产生的沉淀问题。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集成,使得无细胞表达系统在合成目标蛋白时更加经济有效,但合成效率却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3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应用

3.1非天然氨基酸的开发

常规蛋白主要是天然合成的,虽然在医学上也有重要作用,但一直难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例如天然蛋白质的结构趋向于固定,因此它的功能也显示出一种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近年来,业界开始尝试对蛋白质进行改良和修饰,以使目标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与生产要求更加吻合。在蛋白质表达过程中,部分企业添加了一些非天然的氨基酸,它们可以在序列中与原始氨基酸共价结合。经临床验证,使用非天然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药物的耐受性。特别是现在,需要大量的药物应用到蛋白上,这就需要无细胞表达技术的支持。

3.2复合体的表达

复合物合成也是无细胞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疫苗和其他药物的生产中有良好的作用。该药是一种抗原抗性物质,它通过模拟病毒刺激人体免疫反应而产生。与此同时,为确保模拟药物不会在人体内传播,还必须确保它们不包含病毒基因物质。没有细胞表达的技术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可以直接产生病毒蛋白,而病毒蛋白的内容是空心的。例如,在生产类病毒颗粒的企业中,大量使用无细胞表达系统。在二硫键的作用下,技术人员首先控制合成过程中的氧化反应,然后调控合成过程。该技术的应用,在保证疫苗检测过程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还能及时产生抗性。

3.3靶标膜蛋白表达

这些基因中大部分都属于膜蛋白,所以它们在药物靶向上都有很好的作用。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无细胞表达系统的膜蛋白合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膜蛋白本身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合成膜蛋白过程中,如果不能控制好用量,就会产生沉淀。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毒性,给病人带来了安全隐患。二是膜蛋白折叠也比较困难。人工脂质需要在操作中加以处理,使其生成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另外,膜蛋白的人工脂质加工也是其中的一个技术重难点,更加剧了其实施的难度。特定应用中,技术人员应利用去污剂等建立良好的合成环境,促进蛋白质的产生。

3.4高通量蛋白表达

近几年来,从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来看,高通量蛋白的药效越来越突出,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通量蛋白质一直是业界和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传统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在合成中效率低下,给这一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带来一定的困难。与之相反,无细胞蛋白表达似乎更具先天优势。例如,在合成过程中,无细胞表达不需要通过基因克隆来简化合成流程。另外,合成高通量蛋白质也可以借助芯片的控制,使合成过程更加可控。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通量蛋白质中,膜结构无需参与反应。对于无细胞表达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技术员可通过外界干扰及时纠正,规范合成。

总而言之,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成熟,蛋白质表达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无细胞系统,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必将成为业界应用的主流技术。根据近年来无细胞表达的技术突破,作者认为非天然氨基酸、复合物、膜蛋白和高通量蛋白在表达方面具有优势。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促进我国无细胞表达系统的发展,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录凡.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研究进展及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8,(15):345.

[2]谢典佑.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01):99-100.

[3]徐晓燕.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14):27-28.

[4]赵振瑶.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新进展及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9,(0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