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先培锋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市 610041


摘要:当今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与锻炼不足有直接的关系,导致锻炼不足的原因除了文化学习压力大,占用了锻炼时间外,还与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未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有关。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由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单一的依靠学校体育这条路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对学校、家庭、社区进行研究,构建一体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高。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

1、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的政治方向转变,标志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民众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家为了不断提升民众生活的幸福感,将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改革,持续寻找优化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谈到“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重点涉及到了学校体育的工作,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群体作为祖国未来改革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未来政策的导向。但根据教育部2018年体育与健康检测结果报告来看,青少年体育和健康的状况十分令人感到担忧,身体正常形态比例较2015年略有下降,视力不良率有所上升[1]。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孩童时期玩的跳牛皮筋、转铁圈、捉迷藏、踢毽子、跳方格等以一小块开阔场地为活动场所、增强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传统游戏不仅不能吸引到孩子们的兴趣,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活动导致场地受到限制而慢慢消失了。传统游戏逐渐被现在热门的游戏、流行的电视节目取代了,新奇信息的不断刺激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感到快乐并沉溺于其中。再者,由于家长对孩子人身安全以及学习成绩的顾虑,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户外运动的实践。诸多因素的重叠影响,导致了现在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近视率逐年增加。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连续的。学校、家庭、社会作为青少年主要学习、生活和交流的场所。它们之间彼此联系,但又相互分隔,分别具有自身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形成全社会“共担责任,形成合力”的青少年健康成长责任机制体制。这直接表明了以往普遍认为的青少年体制促进是学校的是的观念是不完善的,而是社会多方面,多主体共同的责任。学校、家庭、社区要同心协力共同承担责任。但在现实中,三者沟通欠缺,导致一体化难以合力。面对现存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譬如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18条中明确提出“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2]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3]等将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意义的层面。

2、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意义

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全方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个体而言,它是一个贯穿终生的过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结合,而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培养终身健身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 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担负着为社会体育发展培养人才,同时培养国民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的人力资源的重担。


3、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现存问题

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素质教育的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学校体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的桥梁。所谓“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我国社区体育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它随着社区服务的发展而日渐清晰。但是,社区体育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还有不少地区的社区因缺乏体育场地、设备、器材以及管理服务方面的人才而没有开展起来。体育活动所需场馆设施等资源的短缺,己经成为制约社区体育开展的首要因素。家庭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个人成长的第一场域,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行为和观念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利用家长与家庭其他成员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形成生活体育意识,在家人的带领下能够更多地参加余暇体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各具体特点和优势,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庭、进入社区仍可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体育资源共享,使学校设施向社区开放,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使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能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因此,在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对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对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社区体育发展以及推进终身体育的发展无疑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Z]2019-11-20

2[]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2007 -05 - 07] . http://www. 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 663655。HTM。

3[]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 -09 -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