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康复结合促中风恢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针灸 与康复结合促中风恢复

李光周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100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因其发病骤然,犹如暴风之急速,故类比而名“中风”,又称“卒中”。本病常有头晕、心悸、肢麻、手足乏力、急躁、舌强等先兆症状,发病时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角㖞斜、语言蹇涩等为主要表现。在急性期虽然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但常常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早的干预治疗,使其早日恢复功能状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选择针灸治疗和康复锻练。

  1. 方法

  1.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围,就是采用不同规格的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运用各种方法激发经气,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整人体功能,治疗疾病。中风病半身瘫痪、失语、口眼歪斜最适合用针刺疗法来治疗,是很安全有效的。

2.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外治方法,对于中风疾病是极其适用的。不管是在中风的初期、中期以及后期,都可以使用这种治疗方法,通过艾灸相应的穴位,能够帮助患者疏通经络,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长期坚持艾灸,还能够防止身体出现其他的疾病,对于保障健康是极其有利的。
3.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治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也属于针灸治疗大法中的一个具体的技术分类,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中风患者的恢复期。通过穴位注射治疗法,将维生素B1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入患者的所选穴位,改善神经功能,对于神经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二、常见后遗症的针灸治疗

1.中枢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中枢性面瘫是常见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一侧眼睑无法闭合或者是睁开,嘴角也会下垂,而且口角流涎。这个时候可以取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以及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太阳要沿颧弓内缘进针,然后向颊车穴透刺。四白穴可以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风池穴可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地仓与颊车则是互相透刺,合谷采用直刺。
2.失语的针灸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症状还包括失语,这类患者通常听不懂别人的问话或者无法回答问题,甚至不能讲话。可以取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以及廉泉穴位进行针灸,上星穴和百会穴可以互相透刺,而金津玉液则需要应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酸胀感。
3.上肢不遂的针灸治疗
中风患者早期的时候会感觉患侧上肢软弱无力,通常无法自由屈伸,可以取极泉、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穴来针灸,在针刺极泉穴的时候需要使放电感传到手指上,这样效果会更好,刺合谷需要让针感传至手指,其他的穴位则是用平补平泻的方法来针灸。
4.下肢不遂的针灸治疗
中风患者的患侧下肢通常瘫软无力,不能抬起,不能负重站立行走,甚至还会伴随足内翻,足掌无法正常着地。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照海等穴位,在针刺环跳穴的时候,需要让针感传到脚部,其他的穴位可以采用平补平泻法。

三、常用的康复方法

1.患侧上肢和手部功能的训练。包括双手叉握上举训练和手腕手指关节屈伸训练,患者在训练时要注意适量以及保持关节的充分伸展。
2.床上卧坐及搭桥训练。这种训练主要是为了锻练患者的翻身和坐起动作,还有躺姿和坐姿的相互变换以及单桥、双桥、复合桥的搭桥训练。
3.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就是训练患者的日常动作,比如吃饭、穿脱衣服、洗脸和刷牙等这些日常行为。
4.患侧下肢关节运动训练。对于患者下肢的运动训练而言,髋关节的锻练是比较重要的,做这种训练时患者要注意大腿尽量往内收,小腿尽可能的后屈,然后再复位,在每天都要重复上述动作。
5.患侧上肢摆动训练。患者坐在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上,两只手分置于身体两侧,做前后摆动这种动作训练,之后变为站立姿势,进行同样的摆动训练,注意在训练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6.锻练患者的步行功能。这种训练前先要进行站立训练和平衡训练,待具备一定的行走条件后,最好是训练到患者能够用双腿支持自己的身体,可以保持站立姿势,才开始进行一些走动训练,特别注意在训练时身边要有扶手或陪护人员,以防止患者突然摔倒。

四、常见后遗症的康复训练

1.面瘫的功能锻练:
用拇指自两眉之间经眉弓,经太阳穴到目内眦,再下经鼻翼旁、鼻唇沟、嘴角至下颌角,缓缓按揉,直到发热发酸为止。
2.语言功能训练:
要耐心细致地一字一句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情绪要稳定,说话节奏宜慢,先从简单的单字、单词练习。鼓励病人大胆与人交谈,也是一种语言锻练的方法。


3.半身不遂功能锻练:
(1)坐卧练习:由家属扶病人反复作起坐、躺下动作;或在床的脚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用健康的手抓住绳子自行作起卧训练。
(2)上肢功能锻练:
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外展、内收、前屈、后伸、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屈、伸、内收、外展运动。
(3)下肢功能锻练:
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 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各趾的活动。也可让病人坐在凳子上,脚踩竹筒来回滚动,搀扶病人在平地上进行行走或上下楼梯练习也可促进功能改善。

五、中风患者的饮食调理

1.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纤维素可使肠道蠕动正常,防止便秘,可溶性纤维素可抑制血栓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各种维生素,胡萝卜、鲜豆角、干豆、苹果、大麦、燕麦等食物富含可溶性纤维素,中风患者应多吃这些食物,且种类应尽可能丰富。
2.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的补充应以瘦肉、鱼肉、去脂奶制品和豆制品为主。此外,鲑鱼、金枪鱼、鳟鱼、鲱鱼、鲭鱼、沙丁鱼等鱼肉中含有丰富的,它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降低二次中风的危险。
3.多摄入富含黄酮类的食物 

黄酮类有防治血栓形成的功效,从而有抗中风的作用。白橘子、柠檬、桔子、苹果、西红柿、胡萝卜、洋葱等食物可以补充这类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