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静脉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曹子敏,侯桂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差错情况,探讨如何减少差错的有效防范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调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某三甲医院PIVAS发生的差错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 对差错发生的岗位、具体差错内容及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在所分析时间段内,该院PIVAS 共计发生内部差错145 个,无外部差错。人为因素产生差错的工作环节主要在输液配制前摆药与配制过程中,差错共计119 个,审方差错3个。另外,耗材和药品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发生差错的因素。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液体配置情况直接关系患者用药安全情况,通过采取制定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培训、严格执行输液配制操作规范等防范措施,以降低PIVAS 差错率。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于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及机构运行提出了较高要求[1-2]。 但是通过对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时有配置差错情况发生,不但影响配置工作效率,浪费医疗资源,并且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提高PIVAS 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就显得极为重要[3]。本文将该院PIVAS 发生的差错及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作一简要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该院PIVAS 自建立之日起实施差错登记制度,要求员工针对每天工作中所出现的差错逐一登记,由医疗安全员每月进行总结和分析。现调取该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差错登记册中记录的全部差错记录作为原始记录进行分析。

1.2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 ,对既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物配置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出现差错的具体问题,进行归类,并分析具体诱因,整理结果见表1.

表1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145 个差错类型及构成情况


内部差错类型

数量

构成比



(%)


配制前拣药环节

56

38.6





化学名相同药品混淆

3

2.0





贴签差错

53

36.6



配制环节

65

44.8





配制前未扫配制码

23

15.9





未更换注射器

2

1.4







排气致药液喷出

3

2.0





输液袋破损

5

3.4



操作不规范致药品倾洒

11

7.6



操作不规范致西林瓶胶塞掉屑

20

13.8



药品被污染

1

0.7



耗材质量

10

6.9







注射器脱栓

8

5.5



注射器针头与接口不严致漏液

2

1.4



药品质量

11

7.6



药品包装质量问题致药品溢出

11

7.6




3

2.1



审方错误



药师审方错误未被发现

3

2.1




2 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静脉配置中心145个差错主要是人为因素,其中主要集中在输液配置前摆药和配制过程中,共计121个,占比83.4%,审方错误导致差错共计3个,占比2.1%。另外耗材和药品质量也是导致差错的因素,共计21个,占比14.4%。

3 讨论

该院PIVAS 的工作流程为:①药师审核医嘱;②打印标签;③贴签摆药;④核对;⑤收费;⑥混合调配;⑦输液成品核对;⑧打包;⑨送至病区。其中输液配制前拣药工作及配制环节,是 PIVAS 工作的核心及关键环节[4]由表1可以看出,差错可能发生在每一步工作环节中,下面根据具体差错的类型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作一简要分析。

3.1 输液配制前拣药工作做到准确无误

由数据可知,输液配置前环节差错数为56个,占比38.6%。为减少配制过程中的差错,对配制前准备工作进一步规范,可有效降低差错量。首先,所有药品都应增加醒目标记,外包装或者名字相似的药品应该分开摆放。另外,应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仓配制。这样可以有效杜绝了此流程差错的发生,未将风险带入下一环节。

3.2 完善配制过程操作规范

由表1看出,配制环节差错数为65个,占比44.8%。为避免这些差错的再发生,制定如下相应制度,并在随后工作中实施:①药品配置前要先收费,确定不是退药才进行配置;②药品打开后要尽快抽取,避免倾洒污染药品和周围环境;③针头型号越大,穿刺形成的微粒越多,配制时应注意选择合适大小的针头,尽量减少穿刺次数,避免将胶塞及玻璃屑带如输液中。

3.3 向厂家反馈耗材及药品问题

一方面,需及时向厂家反馈耗材及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厂家及时改进相关生产工艺;另一方面,需要求员工在注射器拆袋时应二次旋紧针头,以有效降低内部差错。

3.4 加强人员培训

此方面具体情况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当、漏审、错审、配伍禁忌、给药溶度不正确等情况,主要是药师方面存在经验不足、药学专业知识匮乏等情况。因而对所有相关人员的适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尤为重要[5]。科室有规律组织每周每月业务学习,规定 PIVAS 全员学习药品说明书,并对照学习通用名称相同药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尤其重点学习对溶媒、浓度及配制方式有特定要求的药品,以提高药师职业水平。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情况直接关系患者用药安全情况,找出并分析差错原因,采取系统防范措施,降低差错率。 但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且来源单一,结果难免存在欠缺之处,需调整此方面不足,做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郑荣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液体配置差错的原因分析及


防范措施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6):80.


[2]郭彩会,宋浩静,孙雪,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液体配置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12(1):15-16,18.

[3] 姜琳,石小鹏,周晓燕,等. 品管圈活动对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差错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药师,2016,19(10):2007-2009.

4] 李静,范静,高珊珊,等.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实践[J].中国药房,2015,26(13):1865-1867.

[5] 史翠英.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培训工作[J].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2011,27(z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