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效果观察王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效果观察王菁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评估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实施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全部患者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电化学发光法检验,分析两组方案的检验结果、血清标志物情况。结果:(1)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确诊结果阳比77.78%;阴性比22.22%。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阳性比73.61%;阴性比26.39%。电化学发光法检验阳性比76.39%;阴性比23.61%。(2)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经由检验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检验后进行对比,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比例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检验的准确性较高。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患者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肝脏发生病变,该病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临床中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上腹部疼痛、疲劳等症状,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1]。本研究就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验方案进行分析,讨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电化学发光法检验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予以项目研究,选于72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性别比例纳入为41比31。年龄最高值是77岁,年龄最低值是26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51.66±10.59)岁。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电化学发光法检验,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液样本4ml,分别放置于2支试管之中,每支2ml,实施离心处理后予以检验[2]。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应用酶标仪与配套试剂盒予以检测;电化学发光法检验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3]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4]

1.4统计学分析

72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病案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予以计算,计数资料(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情况)应用n(%)形式进行展现,采用X2检验形式进行校准。如果组间差异呈现为P<0.05,则表明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不同检验诊断结果

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不同检验诊断结果详见表1,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6例,占比77.78%;阴性16例,占比22.22%。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阳性53例,占比73.61%;阴性19例,占比26.39%。电化学发光法检验阳性55例,占比76.39%;阴性17例,占比23.61%。

1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不同检验诊断结果[n]

检验方式

确诊结果

阳性

阴性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

阳性

46

7

阴性

10

9

电化学发光法检验

阳性

54

1

阴性

2

15


2.2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情况比较

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经由检验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检验后进行对比,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比例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见表2。

2: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情况比较[n%

]

组别

例数(n)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乙肝病毒E抗体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实验组

72

49(68.06)

22(30.56)

20(27.78)

13(18.06)

50(69.44)

参照组

72

37(51.39)

11(15.28)

6(8.33)

12(16.67)

48(66.67)

X2


4.1571

4.7567

9.1994

0.0484

0.0484

P


0.0414

0.0291

0.0024

0.8258

0.7207


3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高发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约为7.18%,临床中各个年龄段患者均可发病,患者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极易发生肝脏功能下降、肝脏细胞纤维化等问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5]。本研究针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显示,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结果具有一致性,实验组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经由检验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检验后进行对比,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比例较高。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是当前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诊断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患者血液中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予以检验,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验准确性相对较高,既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疾病,也能够判定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存在传染性特征。

综合以上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验于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利民.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1,12.

[2] 李品宏,王云龙. 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比较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6):367.

[3] 连惠强.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0):1428-1429.

[4] 万奖.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差异性[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7-48.

[5] 郭威,张维娜.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