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带来的新型侦查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3

无人机带来的新型侦查模式

林志龙 1 贺 津 2 李 灿 1

1 陆军工程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石家庄市公安局,河北 石家庄050000

摘要:侦查不仅是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有助于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传统侦查手段在某些侦查行动中不够灵活、缺乏主动,警用无人机在侦查行动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侦查效率。为了促进警用无人机的新型侦查运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警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然后对警用无人机侦查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警用无人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警用无人机;侦查;应用前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9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侦查措施指的是侦查机关,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为查明案情,收集证据、缉捕罪犯所依法采取的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手段[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新型的侦查措施应用于公安的侦查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视频侦查措施具有信息丰富、客观真实性强的特点。随着“天网工程”、“平安城市”等大型安防工程的建设以及社会中各种视频监控设备的广泛应用,利用视频图像为侦查服务已经成为现实,并且在侦查实践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

视频监控是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所以最早被称为电视监控。起初仅用于商业及私人安全防护领域,随着视频监控的发展和普及,侦查机关开始逐渐运用视频侦查。治安监控系统的布建和完善有效的提升了破案率并降低了发案率,视频侦查作为一种新的侦查措施引起侦查机关的重视。我国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目前,一些城市的固定视频监控系统、重点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已经互融互通,联网联控,已经成为侦查人员名副其实的“第三只眼睛”[3]。虽然视频监控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1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组网布局不尽合理,视频监控网络主要采用分批布设、固定安装的方式开展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组网布局不尽合理,盲区死角无法覆盖等问题;二是检修维护成本较高,由于设备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线路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是被动侦查缺乏主动,监控摄像头不可移动,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这就使得侦查工作限制在被动发现阶段,缺乏对重点的范围、人和物的主动实时侦查能力。

无人机具有监视范围大、成像清晰度高和行动迅速便捷等优势,使用无人机作为新的侦查手段,可以有效弥补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缺陷:针对组网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可在监控力量相对薄弱的重点地区使用无人机进行定期巡查;无人机维护检修通常只需要简单的更换部件即可,简单快捷,维护成本低;针对监控系统只能被动侦查的问题,使用无人机可以主动地对重点目标进行侦查任务,并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无人机侦查逐渐成为继技侦、网侦、视频监控侦查之后,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新增长点[4]

一、警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5]。无人机按平台构型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无人飞艇、伞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等;按尺度可分为微型无人机、轻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以及大型无人机;按用途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其中目前常用的警用无人机为微型、轻型或小型的旋翼、固定翼无人机,他们通过搭载不同的载荷可以执行不同的侦查任务。

现阶段我国存在着警力配备不足、警用装备技术含量低、多警种协同作战能力弱等诸多问题,而警用无人机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民警伤亡,大大提升抓捕、取证等执法效率[6]。随着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智能化程度提高使其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并且可搭载任务载荷种类的多样和性能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警用无人机的发展和运用。现在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多样化、反侦查意识不断增强,常规侦查手段难免存在捉襟见肘的窘境。使用无人机执行侦查任务不仅不受地形的限制,并且避免了侦查人员容易暴露的问题,大大提升了侦查工作的安全系数。2011年以来,北京、广东、湖北、江苏、新疆等地的警方开始探索警用无人机的运用模式,主要应用于逃犯搜捕、查缉毒品种植、安保巡查等。

(一)逃犯搜捕

在2016年的“7·16硚口、江岸命案”“9·19东西湖命案”中,警用微小型无人机通过搭载最新的红外摄像头进行空中夜视搜索,快速扫描嫌疑人可能藏匿的区域,有效缩小围捕范围,为公安干警快速抓获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关键决策信息[7];2018年7月初,证据显示一名逃犯藏匿于一个小区内,警方立刻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但是已掌握的线索无法精准确定逃犯藏匿在哪一户人家。而且小区内部环境较为复杂,不利于传统排查工作的开展,使用无人机经过2天地秘密侦查,发现有一户人家阳台上未晾晒衣物,并且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紧闭窗户、拉紧窗帘,十分可疑。侦查人员很快就锁定并结合其他侦查方式,明确了逃犯的身份并成功抓捕

[8]

(二)查缉毒品种植

前些年全国各地常有在山顶、荒地开掘种植毒品罂粟和大麻的案件发生,以往警方都是根据群众举报收集信息,部署警力大面积排查。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疏漏,使用无人机在罂粟的花期进行空中侦查,可以不受地形限制拓宽探查范围,极大的提高了侦查效率。例如,2012年北京市公安局在门头沟启动“鹰目2012空中禁毒”行动,北京缉毒总队出动警用无人机和直升机,宣传禁毒工作的同时侦查了毒品的违法种植情况[9]。警用无人机在查缉毒品种植的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发现、识别力度。

(三)安保巡查

2012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期间,深圳警方首次启用无人机对高交会场馆周边重点区域进行高空监控执勤,查看周围是否有形迹可疑的车辆和人员出没,是否有安全隐患存在,实现了安保执勤的智能管控,大大减轻了民警巡逻盘查的负担,无人机的高空监控执勤,得到了各地公安机关的认可。随后广东警方在大型活动中也引进了无人机巡逻执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

二、警用无人机侦查应用前景

(一)快速反应、应急处突

我国警方接到突发案件的警情后,出警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但是仍然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出警,而且对突发事件的了解不够,警力安排不合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2005年10月19日下午7时许,在山西省运城市某商业街上,刑满释放人员任某伺机报复拔打“110”,接警的派出所黄副所长和一位协警赶到现场,任某引燃身上的炸弹引爆,导致3人被告炸伤,28岁的黄副所长抢救无效死亡,失去了年轻的生命[11],这样惨痛的教训还有很多。为了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使用无人机携带视频侦查载荷及音响,可以快速到达案发现场并实时传回现场的情形。一方面,在某些情形可以通过无人机上的携带的音响设备进行先期的调节和制止,并提供适当的威慑,防止事态的扩大。另一方面,无人机可从多个角度拍摄并回传案发现场情形,可以让出警人员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现场的状况,并且使警方有充分的情报依据决定是否需要对已经派出的警员提供支援。使用无人机出警不仅可以避免城市交通的拥堵,做到快速反应,并且可以使警方对案发现场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合理分配警力,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二)隐蔽跟踪、侦查搜捕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的选择无人机电机、电调和无人机机身及桨叶的气动外形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无人机的噪声,飞行在一定高度以上,小型无人机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很好的隐蔽。同时,无人机上的超高分辨率、高倍变焦的侦查载荷能够轻易的对目标进行跟踪,避免了侦查人员跟踪容易暴露的问题,保证的侦查人员的安全。在侦查搜捕方面,无人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人机从高空向地面拍摄减少了视野被阻挡的情况,通过搭载红外载荷还能够在夜间对区域进行排查。2014年7月,长春市农安县发生一起沙海多人的恶性刑事案件,警方怀疑嫌疑人逃至山区和沼泽交织的复杂地域,警方派出3架无人机,仅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5平方公里的网格式排查,用最短的时间排除了疑似区域,为成功抓获罪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2]。使用无人机进行跟踪和侦查搜捕的任务,极大地提高了侦查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侦查人员的安全。

(三)安保反恐、防火救灾

警用无人机在空中侦查具有监控范围大和视野灵活的特点,可对大型活动现场的人员聚集区域进行监控,人脸识别技术和自动跟踪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对活动现场进行有效的管控。在反恐方面,发生恐怖袭击、人质劫持等情况时,无人机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搭载红外、穿墙雷达等设备摸清楚现场情况,为指挥人员制定行动方案提供情报支撑。在防火救灾方面,警用无人机可以定期的对大面积森林进行快速巡查,采用火场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火情并告警,通过手机移动端软件的引导能够使警力快速向火情地点集结,实时告知火情也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伤亡。自然灾害发生往往会导致道路交通的阻断,救灾人员和车辆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有群众求助时,警用无人机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摸清楚需要救助人员所处的位置和状况,然后制定合理方案完成救助任务。

三、未来的警用无人机发展趋势

尽管目前警用无人机的安全性可靠,功能也比较完善,但是在侦查工作中,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技术融合,智能侦查

根据警用无人机的实际使用需求,运用新兴的5G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侦查行动可能存在的困难。5G技术使得实时地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可以将所有执行侦查行动的无人机视频超高清侦查画面实时回传至指挥大厅,为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近些年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应用,例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音响等。其中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的服务于侦查任务,例如行为识别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对视频进行分析,并得出哪些人(who)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地方(where)干什么事情(what)。人脸识别技术和自动跟踪技术可以让无人机大范围地快速筛查人员并进行跟踪。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警用无人机将成为监控、预警、接警、出警和处置的一体化、智能化平台。

(二)能源革新,常态侦查

目前无人机通常都是锂电池供电,的飞行时间有限,小型无人机的飞行时间通常在0.5-1.5小时之间,要做到对某一重点区域的24小时不间断的侦查需要十几架无人机。随着电池能源的发展和太阳能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未来将能够实现对某一区域的常态化侦查。常态化的无人机侦查可以很大长度上缓解警方巡逻的压力,并且具有视野开阔,灵活机动的优势。

(三)多种载荷,联合侦查

侦查载荷就相当于警用无人机的“眼睛”,“眼睛”的“明亮”程度就直接决定了警用无人机的侦查能力。目前无人机的载荷主要有可见光和红外,使用双光载荷和图像融合技术可以执行24小时侦查任务;搭载无线电侦听和窃听设备可以对不法分子的通话、交谈内容进行侦听;搭载穿墙雷达等设备能够隔墙视物,能够对屋内的信息进行快速扫描并确定屋内目标位置和状况;搭载高光谱侦察设备,能够轻易发现众多农作物之间的违法种植的罂粟、大麻等,因为不同植物在高光谱图像中的颜色不同;搭载信号屏蔽器可以在抓捕的过程中切断犯罪团伙、组织与外界的联系,防止通风报信,确保抓捕的顺利进行。通过多种载荷的联合侦查,能够让侦查人员全方位地获取侦查情报,完成抓捕任务。

四、结语

警用无人机已经越来越多地服务于侦查行动,并有效提升侦查能力,降低侦查人员伤亡风险,无人机侦查在侦查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警用无人机将会在未来的侦查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主路, 杨业广. 犯罪学辞典[M].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89.

  2. 孙展明, 尹伟中. 论视频图像侦查[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7(003):25-28.

  3. 孙展明, 尹伟中. 论视频侦查的几个基本问题[J]. 公安教育, 2015, No.251(12):32-32.

  4. 郭悦悦. 警用无人机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与探讨[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 v.26;No.101(02):93-97.

  5.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UAS)[M].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2011.

  6. 王鹏, 杨丽娟. 多旋翼无人机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9(2).

  7. 王威, 应后威. 武汉警队的"空中奇兵"[J]. 现代世界警察, 2017(02):20-21.

  8. 盛宏达. 无锡市警用无人机侦查实践的调查[J]. 法制博览, 2019 (1): 9.

  9. 杨洋, 李风毅. 无人机在探查罂粟种植的应用[J]. 广东公安科技, 2018, 26(03):70-72.

  10. 刘黎明, 苟晓波. 无人机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7(3).

  11. 罗杰. 浅析我国警察伤亡的原因及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0, 000(033):202-202.

  12. 吴强. 警用无人机引发的现实思考[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000(002):29-3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