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思考

姚石宝 代丽 肖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650500

摘要:在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5G技术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在疫苗冷链物流中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为疫苗的安全运输提供有力保障。为了进一步提升疫苗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有效防范物流造成疫苗质量风险,人们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其中,以此提升疫苗运输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简要分析了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基本内容及其重要价值,对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物联网技术

疫苗是现代社会医疗卫生活动中的重要资源之一,为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专项疾病预防,如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病毒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新冠病毒疫苗等。疫苗的制作方法较为特殊,其对运输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始终控制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以保证疫苗成分的有效性。一般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控制在2~8℃,而美国辉瑞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病毒疫苗温度要求控制在-80~-60℃储存和运输。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疫苗冷链物流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有效防范疫苗冷链物流运输风险,是当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疫苗冷链物流运输过程,全程监控和管理冷链物流,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设备的应用优势,实时控制冷链环境温度,提升冷链运输能力。

  1. 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基本内容及其重要价值

  1. 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基本内容

疫苗是特殊商品,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运输。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主要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其中风险识别就是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疫苗运输风险,对其进行判断与整理,以此确定风险类型的过程。风险评估就是在已经进行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收集风险因子,对其进行分析与计算,通过概率统计等方法,预测可能要发生的风险。风险控制就是指在完成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期损失或是其它事件经验等实际情况,制定出能够有效预防风险、控制风险与规避风险的具体方法。

  1. 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

疫苗冷链物流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及保证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一旦疫苗运输温度失控,可能导致疫苗报废的风险发生。故,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够让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冷链物流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情况,及时准确的判断出其可能引发的隐患及损失,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此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保证冷链物流体系稳定运行。

疫苗冷链物流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冷链物流经营的经济效益。在实际过程中,通过对风险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避免由于风险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生风险事故,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弥补或降低损失大小,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冷链物流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

疫苗冷链物流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冷链物流企业社会形象。疫苗是我国各地区医疗卫生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影响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构成,若保证疫苗冷链物流稳定,则能够为地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

二、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路径

(一)引进云监控系统,全过程监控冷链物流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建议企业积极引进“云监控”技术,搭建云监控平台。对疫苗冷链物流采取全过程监控,全面搜集疫苗的冷链物流信息,对其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掌控物流过程中的实时温度与环境状态,以此实现对疫苗冷链环境的控制,避免出现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不合格情况的发生,有效规避冷链物流中的疫苗损失,以此实现风险管理目标。此外,企业工作人员要搭建云监控平台,设置数据管理模块、远程信息传输模块、远程指令发送与控制模块、冷链检验模块、货物管理模块、客服模块等,全面提升云监控系统平台的实用性,提高疫苗冷链物流风险防范水平[1]

(二)利用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全面开展风险管理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建议企业灵活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全面融入疫苗冷链物流平台,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对疫苗冷链物流的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短板和实际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利用智能化技术对疫苗冷链物流风险进行管理。企业还可以引进WSN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RFID技术(射频传感技术),构建智能医药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冷链中疫苗的物流跟踪与溯源,提升对疫苗的管理力度,实现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的现代化发展[2]

  1. 引进新兴设备,有效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建议企业结合疫苗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及其实际需求,引进相应的硬件设备,以先进设备支持物联网技术,全面增强物流冷链能力,有效规避疫苗冷链风险。

举例分析,企业应该购买质量较好的疫苗运输设备(包括冷藏车、保温箱、温湿度监测系统等),使用双制冷机组的运输车辆进行疫苗的运输。如果主制冷机组发生故障,可以马上启动备用制冷机组进行制冷。此外,工作人员还可引进VVM热敏标签对温度进行监测。VVM热敏标签是一种圆形的时间温度指示器,能够直观显示时间、温度与冷链环境情况,可以将这一设备与数据技术相结合,一旦其显示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则可以采取远程控制措施[3]

  1. 构建完善体系,有效改善冷链物流环境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建议企业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以此形成规范的物流管理流程。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疫苗的运输需求,结合物联网技术优势,将上游与下游联系起来,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平台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此实现疫苗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4]

  1. 构建规范经营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建议企业规范自身的运行模式,为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企业工作人员要结合疫苗冷链物流的风险管理内容,进一步提出明确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与标准,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开展工作。另外,企业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规范,以此规范疫苗的冷链运输过程,保证疫苗质量。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冷链物流风险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力度,将物联网管理系统与监督人员计算机系统相连接,让监督人员能够实时观察冷链情况,展开监督工作;同时提出监督要求,将监督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与人员身上,以此加强风险管理能力[5]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疫苗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提升疫苗冷链物流风险防范管理能力,是进一步推动疫苗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疫苗运输需求,企业引进物联网技术,灵活运用云监控、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硬件设备等,构建健全的疫苗冷链物联网管理体系,全面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改善疫苗冷链环境,规范疫苗运输操作,为我国疫苗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鑫晟.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商讯,2020(25):160-161.

[2] 曾钰钦.物联网下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冶金管理,2020(13):197-198.

[3] 尚贤霞.浅析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全国流通经济,2020(21):20-21.

[4] 陈华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风险管理[J].销售与管理,2019(10):106-109.

[5] 王敬仁.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8,32(01):1-7.

姚石宝,1976年出生,男,汉族,云南富源,大学本科,主管技师,主任,6505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