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规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传统家规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李洁

山西省榆次第二中学校 030600

摘要:在现今的时代发展形势下,许多年轻人一听到传统家规家训就会下意识认为其是落后的、守旧的文化思想。但是,传统家规家训中所富含的优秀精神内涵,以及积极教育因子,都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因此,为了让青少年在现今的信息时代下也能更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在为人处世方面养成良好的品性、意识,学生家长就不妨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利用传统家规家训展开家庭教育模式改进,以此做好家规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创新传承。

关键词:传统家规家训;家庭教育;德育;创新传承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文化思想大繁荣时期,许多文化新思潮不断涌现,蓬勃发展。因而,一些传统优秀文化较之以往,与现在的年轻人出现不可避免的脱节。尤其是青少年,对于传统家规家训文化排斥、抵触分外明显,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相应保护、创新、传承工作。本文就是从传统家规家训浸润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分析入手,针对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优质家庭教育以及家规家训创新传承提供借鉴,促使学生协调发展。

一、在现今家庭教育中运用传统家规家训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家规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其富含的诸多教育观念,不仅对于现今的学生家长而言意义深远,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也具有十分显性的启导、引航作用。只是,有一部分家庭对于传统家规家训,在现如今的教育发展形势下,稍显有些重视不足。并且,大部分80后、90后学生家长自身对于传统家规家训也知之甚少,因此,自然难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将其运用、融合。

(一)学生对传统家规家训的认知存在不足

在一部分80后、90后初为人父人母的家庭组织中,父母二人一般都日常工作较多,只有工作时间之外的较短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因而,对于孩子的教养都是交给双方长辈帮忙。而隔代教育的大多数老人对于孩子教育都是以溺爱为主,孩子无论是对是错,都是用“他还小”的观念盲目保护。所以,对于基本家规家训的运用自然是肉眼可见的不加重视,导致孩子从小就对规则意识、纪律意识等认知薄弱,易于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现象[1]。即使有少部分孩子父母对此有意识的渗透处理,在沟通中向老人传达应该使用基本的家规家训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老人也会“及表不及里”,骨子里始终无法意识到使用家规家训展开优质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根本意识。久而久之,家庭教育中的传统家规家训融合氛围不足,而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家规家训在家庭教育的实质运用就会无形消磨。加之,有一部分孩子叛逆意识较强,面对家规家训,也始终以自我感受为首位,就直接导致了传统家规家训在家庭教育中丧失合理的基本认同,无法引导正确认知。

(二)学生对传统家规家训的践行意识相对薄弱

青少年阶段是学生构建正确三观雏形的关键阶段,也是让学生学习、掌握益于自身终身发展的文化知识的核心阶段。同样,也是让学生学习抽象的行为思想,从而形成自属化行为意识,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学生家长必须意识到依托传统家规家训,帮助学生实现如上发展目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管理、教育、引导[2]。但是,我国现如今的大部分学生家长自身从小就缺乏传统家规家训教育。并且,多是所子女家庭结构,因而,无意识的就在自己孩子身上投射自身,想要为孩子提供与自己童年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由成长。所以,从学生家长角度而言,就已经难以激发有效的自身家规家训践行意识,更不用提培养孩子的家规家训践行意识。鉴于此,即使学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输出传统家规家训文化,对学生进行此方面教育引导,学生的践行意识也难以保持高效持续。甚至有的学生只是依样学样、照本宣科,应付性完成教师设计的亲子互动。因而,最终家规家训教育成效不良。

二、以传统家规家训为依托展开优质家庭教育的具体策略

以家庭为场所,以家长为纽带,展开传统家规家训教育启导,需要学生家长积极与学校、教师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在家校通力合作中,为学生教育拧成一股绳,而后针对渗透传统家规家训内容,开展相关家规家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体悟。

(一)围绕传统家规家训,展开全面深入学习

传统家规家训内容多是提取并整合的古早文化精髓,因而多是以古文格式呈现,易于记忆,朗朗上口。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家规家训内容教导时,应该活用朗诵活动形式,先让学生通过朗诵对其基本内容有一个朗读感知,再在朗读迁移至内化的过程中,让其通过自我理解,将传统家规家训核心思想凝练、复述,以此发挥传统家规家训的教育浸润作用。如此一来,学生虽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易于被影响的重点阶段,相互之间的个性思想天差地别,也能顺着教师、家长等的教育指导,相应完成信息接收,从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教育内容,在行为举止、交友相处、尊老爱幼等方面逐步建立基本准则

[3]。如:传统家规家训的“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每一位学生从中获得的尊老爱幼启导,虽然可能延伸出细致不同的敬爱体现,但是学生统一的都能从中坚定基本正确方向,内化美德。

(二)建立家校合作,家校合力提升学生践行意识

目前,不少学校将传统家规家训融入学科教学都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便于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相应借鉴。只是,细观现今的传统文化创新传承氛围,从社会整体视域进行新时代与传统家规家训融合的教育解读,教师也需要同学生家长一样,持续在教学活动中摸索、实践,与学生家长相互促进,相互参考[4]。例如,学校发挥组织作用,定期开展“传统家规家训实践分享”活动。抑或是开设“家长学校”,定期设置专题性家长课堂,让学生家长在主题鲜明的一系列活动中,从自身视角及亲子互动视角,对传统家规家训进行诵读、内化,从而达到有效的教育启迪作用。当然,也可以是新形式的传统家规家创编表演活动、音乐剧活动等,保证传统家规家训践行意识培育切实体现“教育性”与“趣味性”并重。

(三)紧随时代发展做好传统家规家训创新传承

如上文所述,传统家规家训与现如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谋而合。家规家训在现今也并不是应直接摒弃的无用文化。因此,在家校合作背景下,要想让学生家长更好的通过传统家规家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学校不仅应该在定期的“家长课堂”中,以“创新”为核心,向学生家长讲授家规家训创新践行方法[5]。如,在课堂外,让教师将所教学内容实时传达给家长,让学生家长将家规家训践行切实落实在细化家庭教育,对等的与学生一起遵循家规家训准则,有错就罚,不分身份。还应该在学校、社会各界等范围内持续传播传统家规家训,拓宽传统家规家训浸润范围。如,将家规家训改编为歌曲,让学生演绎传唱。抑或结合新媒体,制作家规家训主题宣传视频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将传统家规家训深刻渗入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实效提升家庭教育的教育质量,还能反哺学校教育,让学生在高持续性、统一性的教育启导氛围下,深刻感受传统家规家训精神内涵,建立正确的个性三观。而要想真正意义上做好这一点,家长就需要在学校、教师建立和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接收、学习与优秀家规家训文化相关的教育信息,将其贯彻在平时的亲子活动,以身作则,让学生受其熏陶,切实提高思想修养。

参考文献:

[1]张文涛,柴夏楠. 以“家文化”绘就初心画卷[J]. 支部建设,2020,(19):30-31.

[2]邵献平,项星星. 关于新时代家风家训传承的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2):117-120.

[3]张飚,张红. 传统家训家规涵养新时代家风建设[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37-140.

[4]杨婉玲. 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联系[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3):46-49.

[5]唐霞. 论新时期家风传承与建设[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