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全胃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微创全胃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比较

李建鸿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云南昆明 650214

【摘要】目的:探析微创全胃切除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切除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中疗效。方法:36例胃癌患者为样本,就诊时间2005年7月-2014年7月,随机分组,A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B组开腹全胃切除术。结果: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吻合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A组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及肠梗阻风险低于B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可缩短术后吻合时间,出血少促进术后排气,安全高效。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腹腔镜辅助治疗胃癌;疗效


恶性肿瘤类疾病中,胃癌发病风险较高,发病后可继发贫血、消化不良等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多以手术方案治疗胃癌,传统术式为开腹全切术,虽能有效清除病变组织,但开腹操作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感染风险高,部分患者难以耐受,限制了临床应用[1]。近年来,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逐渐用于临床,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胃癌患者预后。本文以36例胃癌患者探究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2005年7月-2014年7月,选取胃癌患者36例为样本,均开展手术治疗,随机分组。A组,11例男、7例女,年龄36-74岁,均值(56.28±3.25)岁;B组,12例男、6例女,年龄37-75岁,均值(56.31±3.29)岁。选入胃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CT下未见远处转移病灶,剔除胃部手术史者、手术禁忌证者[2]。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比36例患者样本,P>0.05。

1.2治疗方法

A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嘱咐患者取平卧分腿位,全麻后脐下缘穿刺,创建CO2气腹,维持气压13mmHg,随后置入腹腔镜观察病灶,确定无远处转移病灶后切除。主操作孔为患者左腋前线肋缘2cm左右,置入12mm长套管针,辅助操作孔选取右腋前线肋下1cm处及左、右锁骨中线与脐平面交点上5mm处,开5mm戳孔。随后准备超声刀离断腹腔胃周血管,清扫胃周区淋巴结,取出操作器械,于上腹正中处开5cm切口,切除标本,重建消化道,结合患者病情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给予抗感染药物。

B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全麻后于上腹正中处开15cm左右切口,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及范围,观察腹腔内病灶是否转移,开展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术后重建消化道,清洁腹腔,结合病情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给予抗感染药物。

1.3统计学研究

SPSS 21.0作为胃癌患者各项数据计算软件,%、60ff667c36785_html_36b2a6c93bfa11eb.gif ±s作为胃癌患者围术期内数据记录指标,X2、t检验。P<0.05,可对比分析。

2 结果

2.1胃癌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A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除手术时间外,其余手术指标均优于B组,P<0.05。如表1。

1 胃癌患者手术指标差异分析表60ff667c36785_html_36b2a6c93bfa11eb.gif±s

组别名称

手术时间(min)

首次排气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吻合时间(min)

A组(n=18)

191.24±8.24

2.14±0.41

117.24±13.24

9.41±2.35

B组(n=18)

185.23±7.11

4.38±0.88

186.51±19.17

14.46±2.87

t

3.3428

9.7891

12.6144

5.7760

P

<0.05

<0.05

<0.05

<0.05

2.2胃癌患者并发症风险对比

A组术后并发症风险5.56%低于B组27.78%,P<0.05。如表2。

2 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分析表n,%

组别名称

术后感染

吻合口瘘

肠梗阻

发生率

A组(n=18)

1(5.56)

0(0.00)

0(0.00)

5.56

B组(n=18)

3(16.67)

1(5.56)

1(5.56)

27.78

X2

-

-

-

3.3789

P

-

-

-

<0.05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诱因为胃黏膜上皮组织病变,发病机制复杂,与患者自身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及遗传等多因素有关。胃癌发病初期,大部分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导致就诊时已错过最佳诊治时间。目前临床仍以手术切除治疗胃癌,常规术式为开腹全胃切除术,可彻底切除胃内病变组织,但开腹操作对患者身心创伤较大,加上术中出血量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3]。此外,常规开腹全胃切除治疗患者,围术期内护理要求较高,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不断成熟,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逐渐用于胃癌患者治疗中,利用腹腔镜放大作用,可辅助医师观察腹腔内病灶大小、位置、血管走向与淋巴结分布,操作期间对胃内肿瘤挤压小,有利于清扫淋巴结、减轻腹腔脏器损伤。腹腔镜辅助手术期间,利用超声刀离断胃周血管,可降低术中出血,规避癌细胞脱落在腹腔种植风险,进而提升疗效。此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开口较小,可减少腹腔脏器接触空气时间,进而降低术后感染风险[4]。结合本文数据分析,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吻合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风险5.56%低于B组27.78%,提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中,可降低手术操作对机体损伤,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吻合、排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力, 徐泽宽.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经验与思考[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12(4):207-212.

  2. 胡春.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v.28(20):49-50.

  3. 王志凯, 张孝堂. 微创全胃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46(5):57-60.

  4. 孙益红. 早期胃癌行腹腔镜和开腹全胃切除术RCT研究(CLASS-02)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9, 39(05):4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