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有效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论 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 心理素养的有效 培养

王梅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薛城初级中学校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方法很多,我们要不断探索培养自信心的有效策略和增加成功体验机会的实践策略,还要把之列入“三维”目标加以贯之,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养而使语文教育更有宽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素养;培养;有效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对人心理素养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和提高人的心理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作为担当奠基作用的语文教育是学生“五育”发展的多育平台,责任巨大,不可推脱地要承担这份责任。特别是在促进学生“五育并举”的改革之今,更要把这份责任勇扛在肩。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这几年中,我就明确把这一任务列入“三维”目标重要内容之列,在落实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贯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我把能实现这种目标的有效培养策略予以分享。

一、开展赏识激励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素养形成

良好的自信心是奠定良好心理素养的重要基础。我们知道,一个有良好心理素养的人,不仅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而且认知能力强,有创造个性。这些都源于强烈的自信心作基础。因此,作为奠基的“万能”学科的语文教育,就必须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让学生“缺哪儿补哪儿”。资深的苏霍姆林斯基这名大教育学家告诉我们,语文教育就应担当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的自信心培养重任。为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不能仅把“教以求分”作为教学追逐的唯一,还要在拓展教育宽度,提升语文教育温度中实现学生多育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初中学生都能抬头来有自信,我们就要开展赏识激励教育。对在学习中的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氛围的愉悦和教师的关爱。这一点,我们很多教师在新课改中渐渐做到了,课堂有了更多和谐的对话,就是充分发挥激励评价功能,丰富评价路径和方式,让学生在表扬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有效的培养举措。

除了这“两多”,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两少”,一是少一点责备,二是少一点折腾。对于后进生,多次激励都见不到效果的学生,成绩提不高,行为改不了,这样的学生很多教师在实践中都会“忍不住”责备。对于初中学生有了对张三的责备,就必然在李四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语文教育中责备应该杜绝出现。对于折腾,更应该少之又少。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精讲精练,不能有过多不必要的反复抄写和机械读背,特别是一些成语意思、古诗词翻译、文言文解释等语文实践,不能让学生在时间上和次数上反复进行,要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折腾。

第三、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自信心。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资源存在。作为一线教师,要抓住这些资源而大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让学生沉浸其中而受感染,以此增强自信心。例如,在分析《范进中举》课文中的胡屠户人物形象时,教材中把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等不良词语都戴在胡屠户的头上,而在指名学生回答其特征时,一个学生居然有异样的声音,他说这也不能全怪他,他也有好的一面。正当此时,教室一片哗然。当然的我也怔住了,但我想听他有何创新看法。他说胡屠户把女儿嫁给范进,范进无能养家,常常还让全家挨饿。面对这样的女婿,当然有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行为呀。教室有哗然马上变成不断掌声。同学们都觉得有理。我也随着学生的掌声为这位同学点赞。这时,我们看到了那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一种自信的喜悦。

二、开展语文实践竞赛,增加成功体验机会,强化学生良好心理素养提升

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育人的共识。这不仅在“教以应考”中还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都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责任。我们知道,语文实践并不是只能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还可以实现多种预期。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可实现的项目。因为语文能力提升中能让学生看到自我成长,能增强学生希望,能强化自好良好心理素养的形成。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抓住无处不在的语文实践机会进行精心设计,使每一种机会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锻炼资源,能使人得到培育。作为教师,结合内容把这些资源应用作为语文实践平台以开展满足初中学生好胜心理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增加成功体验机会,在自信中强化良好心理素养形成。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广采蜜、写日记、摘录速记、作文赛、辩论擂台赛等竞赛活动,既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知识,还能培养合作意识,促进知识运用。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有了这样的活动作为语文学习的支撑,课堂上不仅了更多学生参与,而且他们主体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多次在竞争中获得进步的学生,常有忍不住的自信挂在脸上。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展开,需要结合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了议论文这种文体,就可以开展论证方法辩论比赛,以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文体特征。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本周诗词学习,多读一些关于该作者的同类作品,我们可利用课外开展某某作者的古诗词作品大朗诵赛。这样丰富的语文实践比赛,减少了语文学习的枯燥,增强了趣味性,能为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养的一点实践心得,不足之处甚多,但我有信心加以克服,并不断探索,定会取得更大成绩。我知道心理素养内涵很广很复杂,培养心理素养的方法也有很多还在未知领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携手联袂唱好这台戏,定能创造更高成绩起点。

参考文献:

[1]祝新华,语文能力助力学生发展良好心理[J].基础教育课程,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