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测绘类专业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高职测绘类专业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海生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 61173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原本的高学历人才转变为高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必须要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文中首先介绍了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然后陈述了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高职测绘类专业提供更好的教学模式,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引言:为了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人才,国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封闭,没有融入创新性,导致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如果不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测绘类的专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须得跟紧步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兴建工程,如此一来,对测绘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就相应加大。为适应这一需求,可在高职院校推行分类分层教学模式,以保证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高水平人才。

1. 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

高职教育在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它的存在为高等教育做了一定的补充,其办学就是为了企业需要直接输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这就使得其教育模式不能照搬传统,需要打破传统结合自身特殊情况,制定适用的模式。[1]高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尤其是测绘专业的学生,更要讲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中培养提升技能,然而他们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看教学案例的实操难以有机会真正地去操作去提升,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使之渐渐丧失学习热情。

1.2配套的教学设备不够完善

测绘类专业属于工科,功课专业的学习离不开实际操作,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由于配套的教学设备不完善,设备相对落后于现阶段市场情况,实训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们难以有机会深入实际操作,熟练各环节的操作,只能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难以通过实际操作转化为经验,这对于测绘专业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影响。

1.3师资队伍建问题突出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直接影响着测绘专业学生的学习。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扩大从高等院校引进高等教育人才的规模,但是这些毕业生的教学经验不足,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适应教学工作的节奏,与学生磨合,积累教学经验。高职院校难以保证对新老教师的岗位培训,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自身的知识储备难以与时俱进,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些新入职的教师,又难以既是适应教学工作,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高职测绘类专业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探析

2.1分类分层教学模式

分类分层教的差异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差异心理学理论、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的差异教学,[2]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于高职测绘类专业教学。分类分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教师以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差异、基础差异和能力差异设计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合理掌握教学进度、变化教学方式、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老师一同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氛围,从而提升授课效果。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

2.2高职测绘专业实施分类分层教学的路径

2.2.1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每单元、每课时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等级排列。[3]根据学生自身水平的不同,给他们进行分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最低的教学要求;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则要完成教学大纲较高的教学要求。虽然分层次教学,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符合自身的学习目标。比如对于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实操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则要先强化地理基础知识,再去进一步渗透地理知识与测绘实际操作的融合。

2.2.2教学过程分层

高职测绘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现总结学生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不同的能力水平,根据他们的特性予以不同的教导。比如对于活泼热情的学生可以多进行提问、对于内心封闭、不爱表达的学生要以加以鼓励引导,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有更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可以进行分组学习,让同组的学生之间优劣互补、相互帮扶,不同的小组进行竞争学习、组合学习。课堂提问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考量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原有的程度基础之上不断提升。

2.2.3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巩固强化,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针对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取得进步,强化技能。学生在课后作业上应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如此一来,作业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学习负担,而是兴趣所在,会促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与之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我们倡导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推行分类分层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测绘专业的学习就是为了提升学生测绘的专业能力,以期让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分类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针对基础不同程度的学生调整的教学规划,让他们在能够适应能够接受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满足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敏,李丽.高职专业群“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58-61.

[2]张湘晖.基于分类分层教学的“社会服务型设计实战班”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艺术大观,2020(20):103-104.

[3]徐守江,汪晓琳.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成人教育为例[J].知音励志,2016(1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