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浅谈黑龙江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措施

李晓彬

五常市胜利林场 黑龙江省五常市 150200

摘要:树木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直接与地球生态平衡相关。随着文明的出现和发展,人类逐渐形成种树用木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到今天就是通常所说的植树造林。在保证更新造林成活率的前提下加快更新造林速度,是当今中国总发展布局中保证“生态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新造林可以保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起到蓄水、净化空气、保护野生动物等作用,可谓百利而无一害。并且现代社会对木材资源的需求已经超过自然森林资源的供给能力,更新造林就体现了良好的生产经济价值,力求在生态和发展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在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前提下保护自然。结合黑龙江的地理环境适合秋季造林及相关的技术。

关键词:秋季造林;栽植;技术

环境问题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由于人类对大自然采取的不和谐行为,造成大自然的失衡,导致因环境破坏而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当前随着这类问题带来的后果越发严重之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要改变当前的环境状况,对于环境状况的改变,首先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维持一个绿色的地球面貌从而逐步改善环境条件。森林是将我们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从而实现大自然的碳循环,从而保持一个美好世界的动态平衡。当前,由于人们不和谐的行为导致大自然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森林的减少导致碳循环难以保持平衡,造成了温室效应。因此要改变当前的环境,就需要植树造林。秋季造林是当前造林更新技术的一个大趋势,通过这样一种技术提高造林的效果。

一、秋季造林的技术要求

新造林前,先对造林地的地势、土壤、植被、气候特点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秋季更新造林的地段树神、整地方法、造林时间、栽植技术、保护措施等,并对造林地进行实测。绘制图表、计算面积.用工量,用苗量和造林费用等,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交付更新造林单位和承包人员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然后按承包合同规定的期限、质量标准、造价进行验收和支付其费用。造林树种的选择。选择乡土树种,速生优质树种,耐寒树种。苗木的选择。选择健壮的一、二级苗木。最好是大苗。造林地块的选择。应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壤温度适中,不可选择低洼及干旱地块,防止冻拔或风干苗木。造林时间的选择。秋季造林最好是在立冬前十天左右开始,视气温变化而调整更新造林计划,按正常的造林技术要求栽植,秋冬季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 95%以上。

二、秋季造林的主要技术

1、苗木准备

严格调查。做到“三性”,即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依据立地条件和适地适树原则,确定更新树种。

火烧处理采伐剩余物。造林地是渐伐迹地,9 月初进行清理,将采伐剩余物进行带状堆积火烧处理,通过火烧枝丫,不仅提高了地温,也提高了林地利用率,也有益地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

苗圃地要在落叶前 10-15 天灌足透水,保证苗木体内蓄积充足的水分。

要剔除苗圃内病虫害苗。

苗木出圃后要及时修剪侧枝、定干,对径级规格较大的苗木,修剪后要及时对剪锯口进行油漆涂抹处理,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分的流失。

苗木根系要完整,根幅要达到 30-40 公分,且 5 公分长的侧根不少于 10 条。

2、栽植技术

栽植穴要深。秋冬季造林的栽植穴要比春季造林的栽植穴深一些,保证苗木根系完全在土壤冻土层以下。一般栽植穴深度要达到 80 厘米以上。

苗木要扶正。保证栽植后的美观和整齐度。

填土要密实。由于北方冬季的西北风较大,常常使冬植树木出现一面倒的现象,因此栽后回填土时一定要边回填边踩实。

3、栽后管理

浇水:秋冬季造林完成后一定要充足灌透水,保证栽植穴内土壤水分达到最大饱和度,以保证苗木整个冬季的水分蒸发供应。

扶直:对灌水后倒伏的苗木及时扶直填土。

封坑:水渗透后及时封坑、踏实,要求根茎处堆起 15-20厘米小土堆,夯实。防止西北风把苗木根茎处土壤吹开露出缝隙,降低成活率。

支架:对浅根性和大规格的苗木,封坑后一定要绑缚支架,防止被大风吹倒、吹歪,造成根系裸露,降低成活率。特别要求:对于毛白杨等浅根系的树种,进行冬植的话,建议适度深栽,来年春季应及时在树盘内撤土,以利提高地温,提高成活率。

三、以红松为主的改造次生林更新造林技术

红松是我国重要的珍贵树种之一。在东北部林区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解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和不良环境条件对红松人工造林的影响,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实行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红松造林方法。黑龙江森林覆盖率为 71.4 %。气候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 10 ℃的有效积温2200 ℃~ 2300 ℃,无霜期约 120 d(±12 d)。初霜期平均为 9 月 18 日。最早 9 月 10 日,最晚 10 月 5 日,终霜平均 5 月 25 日,最早5 月 14 日,最迟 6 月 4 日。年降雨量为 590 ~ 660 mm,其中春季占 13 %,夏季占 65 %,秋季占 18 %,冬季占4 %。变化趋势是由东向西渐增。光照丰富,年日照时为2350 ~ 2550 h。太阳辐射总量为 110 千卡 /cm2,年光和有效辐射 50 千卡 /cm2,

1、红松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地适树。红松是一种温带湿润气候下生长的树种,对气候要求严格,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林培育诱导林冠下红松造林的依据。红松生长缓慢,寿命较长,具有长期稳定的生长期,尤其是 10 年以前,直径和树高生长均十分缓慢,在全光下红松造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而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适应了红松幼龄时期耐阴的特性,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造林,时间通常选择在春季,由于此时杂草不多,造林前的整地工作省工省力,大大降低了造林费用,同时,这种造林方法又可以解决红松结实、分杈过早,主干矮、尖削度大的问题以及冻害、病虫害等的危害。调查说明,只要混交适中,对上方高大阔叶树间伐及时适当,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一定是成功的。

2、技术措施与方法。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主要选择在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中下腹及缓坡,土层深,排水良好的地段。可根据设计要求的初植密度来控制行距。栽植密度要求为:郁闷度在 0.4 ~ 0.6 之间,林分中植 2000~3300 株 /hm2;郁闷度在 0.3 以下的林分中植 3300~4400 株 /hm2;郁闷度在 0.6以上的林地可直接进行林冠下造林。通过抚育管理,尽可能培育有前途的珍贵阔叶树,使之形成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营造红松混交林的关键在于混交树种的选择及林分的确定。混交树种应是第一层的大乔木,且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目前最适宜冠下红松造林的主要树种为柞树纯林,其培育后冠下既有光又庇荫,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主要季节为春季,雨季次之,秋季较差。抚育管理是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造林成败的关键。造林后采取除草、培土、扶正和除杂灌等幼林抚育措施,可确保红松幼苗正常生长。抚育次数和时间,根据幼树生长情况,杂草茂密程度和立地条件而定,一般要进行 5 年,每年 1~ 2 次,造林后 10 年左右,由于红松需光量逐渐增大,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抚育透光伐,来增大上方光照强度,调强种群关系,促使红松快速生长。抚育采伐一般进行3~5次,每次采伐强度不宜过大,以免红松幼苗突然暴露在强光下,引起生理失调,长势衰退,植株出现双杈等现象。

目前为止,秋季绿化成为了我国种植绿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秋季造林更新技术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发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来进行植树造林,优化季节造林更新技术,最终增加绿化率。

参考文献:

[1] 郭瑞才.秋季造林更新技术的新思考[J].民营科技,2018(10).

[2] 王培山.浅议秋季造林更新技术[J].民营科技,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