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尔滨高新区发展的有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浅析哈尔滨高新区发展的有效路径

刘鑫 刘娜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150028

摘要:新形势下面向“十四五”,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哈尔滨新区的核心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特色产业集聚显现,对外开放地域优势十分明显,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及“龙江丝路带”重要核心节点,是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的新动力支持,是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增长极,也是建设现代自主创新体系,引领黑龙江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探寻哈尔滨高新区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黑龙江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对外开放合作等具有重要性作用。


关键词:高新区 发展 创新

  1. 立足自身资源,布局高新区产业发展。

一是面向龙江需求做好产业布局。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黑龙江战略需求与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发展一批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区块链等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积极培育“新字号”产业。着力发展适应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生物等产业发展的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加快通信、新型平板显示、计算机、半导体、软件等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应用;推进航天遥感、卫星导航等航空航天新技术在精准农业、现代林业、环境保护、智能交通、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三是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立足示范区产业基础优势,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链。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新趋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加快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步伐。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老字号”“原字号”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互联互通,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动力、转方式、升级扩量、提质增效。二是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搭建各类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建立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态向知识产权密集型转变;加大现代育种、食品加工和流通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发展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推进产品系列化、谱系化;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加快构建航空产业经济。四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

3.发挥智力资源密集优势,提升自主创新基础能力。

以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为依据,发挥科技人才的智慧,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夯实创新创业根本。一是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集成资源,积极组织或支持企业承担、承接或参与相关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或工程,取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二是提高源头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源头创新作用,大力推动其与企业协同开展前沿高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集中力量在制造、材料、信息、能源等重要领域持续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三是布局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瞄准若干战略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在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方向上统筹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在纳米科技、生命科学、3D打印、云计算、机器人、区块链等领域研发形成并转化一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四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瞄准企业创新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建设一批技术研发、检测实验、科技信息、技术转移平台等平台,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缩短技术开发与商业化应用的时间。

4.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建立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深入落实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和市“雏鹰计划”,强化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建立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

5.实施载体建设工程,着力搭建创新创业承接平台。

推进孵化载体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完善孵化器三年发展规划,致力全省孵化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孵化器空间布局,打造以高新区科技创新城孵化器集群为核心,以利民经开区孵化器集群、江南孵化器集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孵化器发展大格局。借鉴深圳创投型、创新型和创业型孵化器建设经验,鼓励多元主体采取社会化投资方式建设一批高质量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利用打造“专业资本集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试点的机遇,积极推动现有孵化器提档升级,建设一批“资本+孵化”“龙头企业+孵化”、“科技+孵化”和“人才+孵化”特色载体,构建特色的孵化器集群。

6.实施市场培育工程,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新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按照建设全国首家中、俄高科技产品展示中心、高科技成果交易大平台、培养科技经纪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的目标定位,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适时启动新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形成“一网、一厅、一学院、一基金、一基地”的发展格局。探索采用“G+O+N+B”的运营模式,即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交易方多方参与,打造“应用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创业投资”的科技服务链条,形成从信息发布、线上匹配、线下对接、转化落地的市场交易链,以“交易”带动“研发、转化和服务”,培育市场化、专业化、全程化、资本化和国际化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体系。

7.实施协同创新工程,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有效供给。

集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资源,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继续大力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支持省内外国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新区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加大高质量创新成果供给,推进新区科创中心建设。推进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知识价值、成果权属与利益分配新机制,加大科研人员向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围绕大学城,研究建设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大力开展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及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2019年黑龙江省科技年鉴

2020年国家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