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多样化情境创设教学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论高中化学多样化情境创设教学实践与思考

王丹丹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高考的推行,各学科的教学任务有了很大的改变。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学科,为学生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但高中生学习压力繁重,如何使其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提升综合素养,是每一名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思考的课题。情境教学形式丰富,不仅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更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探究能力,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情境教学的涵义和作用,接下来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化学多样化情境创设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创设教学;化学教学


引言

高中化学不仅是高中阶段的重点科目,更因知识繁多成为广大高中生学习的难关。很长时间以来,高中化学教学一直采用教师灌输的方法展开,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化学的内涵,在重点考察思维的新高考模式下显露出了不少缺陷。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学科,如果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培育,满足新高考的要求。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和作用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导入带有情感色彩的、结合生活实际的场景,借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回应,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科学研究认为,在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单向接受到知识的行为变为主动的学习行为,并将知识以自己的认知实现内化。在新高考中,教学目标明显更加倾向于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模式下,除教师讲授知识外,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也参与进其中,只有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其隐藏的学习意愿和探究思维才能够得以形成和发展,并以积极讨论、动手实践等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和班及中其他同学共同形成了促进作用,提升了化学课堂的实效性。因此,在高中化学中,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十分必要。

二、高中化学多样化情境创设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问题情境,引发思考

很多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时,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全部死记硬背,缺少自己的思考,在遇到略有变化的任务时就会不知所措。新高考更加看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以这种方式学习的高中生,很难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和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提问不同,问题情境是指以学生接触问题、思考问题、探究实践、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安排的一系列引导性问题。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一节为例,这一节介绍了钠的性质,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在进行钠与硫酸铜反应实验前,笔者就应用了问题情境教学。笔者首先提问:钠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吗?生成了什么?有了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基础,学生根据钠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的知识,纷纷认为钠将会置换出铜。带着这种看法,笔者开始操作,学生清楚看到伴随着着大量气体,产生了蓝色的沉淀。笔者继续提问:蓝色的沉淀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蓝色沉淀肯定不是铜,开始互相讨论起来。一部分学生根据大量气体的产生,联想钠和水的反应,提出了产生氢氧化物的意见。这时笔者再次提问鼓励学生寻找证明方法。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回顾旧知识,探索新知识,促进了其对知识的内化和掌握。

(二)结合生活,直观理解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现今的高中化学教学却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割裂,使学生形成了化学就是背反应方程式,枯燥无趣的刻板印象。这样的刻板印象削弱了学习化学的意愿,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了空谈。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需要广泛寻找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借助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认知。

例如,《钠及其化合物》一节中,引入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作为钠的两种重要化合物,是考试中的重点。但因名称相近,很多学生容易将其记混。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例如糕点制作、肥皂生产、玻璃制作等,然后鼓励学生猜一猜这些场景是使用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学生的兴趣被点燃,在台下议论纷纷。这时笔者开始结合实验,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讲解结束后,学生对两者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笔者又促使学生思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又应该使用哪一种物质。很多学生认为碳酸氢钠不稳定,理所当然的认为应使用碳酸钠。这时,笔者提醒其碳酸钠水溶液为强碱,还具有腐蚀性,学生才知道了碳酸氢钠是正确选择。这样的生活情境使复杂的化学知识巧妙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深入的掌握知识。

(三)引入实验,实践探究

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一直扮演着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角色,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充分训练。教师不妨改变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情境,以实践操作统领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学习必修第一册《氯及其化合物》一节时,笔者就以氯的制取实验作为主线,引领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探究。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氯气的性质、生成物的性质、氯气的检验等知识都要熟练掌握,还需要了解各实验器材的用途及操作方法。实验完成后,笔者又鼓励学生上台发表实验结果,实现了学生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全方位训练。


总结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不仅使知识直观呈现,而且教学气氛轻松活跃,可以使学生抱着浓厚的求知欲充分吸收知识、开动思维,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综合能力的塑造。作为教学计划的设计师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想要有效使用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教师仍需要付出努力。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以思维为导向,结合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找到情境教学的结合点,设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树立学生的化学思维,实现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学宏.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122-2126.

[2,]刘嘉娴.互动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