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蒙学启智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蒙学启智教育

蒙新妙

横县横州镇蒙村村委小学 530300


内容摘要:“蒙泽”文化中的“蒙”指蒙学启智。“蒙学”指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让学生明白事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启智”指引导学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蒙学启智的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关键词:农村小学 蒙学启智


蒙学启智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蒙学教学生学会做人,启智教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把知识与情感教学目标互相统一,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技巧,掌握知识要点,同时熏陶学生的情感,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笔者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蒙学启智教育,总结出了农村小学开展蒙学启智教育的有效策略。

  1. 农村小学蒙学启智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比较偏向于启智教育,忽略了蒙学的重要性。教师教学比较功利性,主要以成绩衡量教学行为,因此比较重视知识技能教学,忽略了情感教育,很少开展德育教育,即使开展大多流于形式,很少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评价,导致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出现高智商但是低情商的现状。农村小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容易受到周围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厌学逃学、打架斗殴、不讲卫生、不讲礼貌等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小学生违法犯罪的新闻屡见不鲜。因此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学生的人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技能,也要注重德育教育,做好小学阶段蒙学启智的教学工作。

  1. 农村小学开展蒙学启智教育的策略

蒙学启智,要求教师在技能知识的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把两者相结合,达到启蒙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技能,又能接受情感的熏陶,培养优秀的品格。

  1.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开展蒙学启智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很多蒙学启智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挖掘蒙学启智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古诗词、国学经典作品、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中,首先了解理解字词、掌握阅读的技巧,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其次通过思考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感,思考文章主旨,联系自身实际得到自己的感悟,接受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最后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悟应用于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首先让学生通过晨读、午诵、课练、周作等方式积累字词,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其次挖掘国学经典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教师讲解语句的释义,概括国学经典作品中的小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故事讲述的道理,进行情感的熏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说一说如何践行国学经典中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在“弟子规”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先疏通一下句子的文意,“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理解字词的含义,积累字词。然后与同学一起学习东汉时期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寓意:大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在日常中要整理清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学习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让学生注重细节,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 在实践活动开展蒙学启智教育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教学功利性比较强,注重知识技能教学,忽略了情感熏陶。德育教育的方式流于形式,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热闹的心理,以“蒙学启智”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情感的体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开学典礼中开展“蒙学启智”活动,举办“开笔礼”,首先进行“朱砂启智”活动,教师在学生的眉心点上红色的“智慧砂”,寓意学生勤奋学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其次开展“击鼓鸣志”,击鼓三次,寓意开始放飞远大的志向。再次开展“长者训蒙”活动,由校长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教学生写“人”字,寓意学生能够像中国汉字一样堂堂正正做人。接着开展“三拜恩师”活动,让学生真诚“三拜”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尊师重道。最后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和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让学生树立为祖国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开学典礼,对学生进行蒙学启智,让学生在喜欢的场景中接受情感的熏陶。

  1. 家校合作开展蒙学启智教育

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蒙学启智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启蒙教育的开始,因此在蒙学启智教育中要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交流,共同监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学校开展“文明礼仪周”活动,教师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场合注意文明礼仪,教会学生尊敬父母,尊老爱幼,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招呼,给客人端茶倒水,注意文明礼貌用语,保持干净清洁,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等良好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树新风。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家校一起合作,让家长观察监督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反馈,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汇总后在班级强调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改变不良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

小学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如果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优秀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果不重视德育教育,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农村小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家校合作等方式开展蒙学启智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参考文献:

[1]张萌. 优秀传统蒙学经典在小学德育中的教育价值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以美怡情 以美启智 以美育人[J]. 上海教育科研,2005(12):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