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麻醉恢复室的常见临床并发症与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谈麻醉恢复室的常见临床并发症与护理要点

王楠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 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参与本次研究,在患者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对其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并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控制。按照年龄阶段将患者分为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组,对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本次研究共3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青少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0%、20.00%、43.33%;满意度分别93.33%、96.67%、93.33%。结论 在术后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掌握并发症发生的规律,能够有效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症状,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应当临床推广。

关键词:外科手术;麻醉;麻醉恢复室;并发症;临床护理

目前临床手术治疗中采用的麻醉方式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及局部麻醉,对于操作难度较大、持续时间长的手术,临床通常全麻的方式。具相关研究表示,近年来麻醉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在麻醉恢复期,患者可能出现循环、消化及呼吸系统相关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术后必须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严密观察,麻醉恢复室是术后对患者体征进行监护及对并发症进行处理的重要场所,本次研究对外科手术后进入麻醉观察室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护,观察其并发症情况,并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现将研究详细内容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其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本次研究对象来源:普外科40例、骨科36例、泌尿科14例。其中,70例为气管插管全麻,20例为单纯静脉全麻。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阶段对其进行分组,分为青少年组30例,年龄12~17岁,平均(15.36±0.12)岁;中年组共30例,年龄30~50岁,平均(40.23±1.25)岁;老年组共30例,55~75岁,平均(63.54±7.05)岁,三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毕送入麻醉观察室进行监护,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吸氧,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者给予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对所有患者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发症的监测与诊断由专人根据《临床麻醉学》中的相关标准进行。主要可分为:①血循环并发症,如低血压

(低于正常血压范围20%)、高血压(高于基础血压25%以上或在140/90mmHg以上)、心律异常(心率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②呼吸系统并发症,如通气异常(呼吸频率超过30次/min或低于10次/min)、低血氧症(血氧饱和度低于1.2);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苏醒延迟、烦躁等。对本次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

1.3 观察标准 统计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的种类及数量,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调查其对护理满意程度,青少年组则调查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三组中,青少年组与老年组并发症较高,中年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青少年及老年组(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n, %)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例数 发生率

青少年组 30 12 40.00

中年组 30 6 20.00

老年组 30 13 43.33

2.2 护理满意度 三组护理满意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n, %)

组别 例数 对护理满意人数 满意度

青少年组 30 28 93.33

中年组 30 29 96.67

老年组 30 28 93.33

3 讨论 全身麻醉是临床普遍使用的麻醉类型,其目的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但全麻术后患者的生理功能需要恢复时间,在此阶段也是并发症高发阶段,笔者现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对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要点进行归纳。

3.1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寒颤及全身躁动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术中静脉或吸入麻醉药物产生的影响,在苏醒过程中,患者出现异常的兴奋及躁动现象容易引发心率加快和血压上升,躁动严重者可出现伤口开裂、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对于这类患者,应当进行综合分析,对症处理,患者可能是由于手术创伤、疼痛、引流管刺激等因素引发躁动。可给予镇痛、镇静,采取1~2mg的咪唑安伦或芬太尼30~50mg进行静脉注射,此外,应当做好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出现意外,同时确保恢复室内环境安静。

3.2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现象,据相关研究表示,术后并发恶心和呕吐的概率约20%~30%,这主要是由于麻醉恢复期,患者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因此出现胃肠不适的现象,除此外,手术种类、麻醉用药与患者病情情况等因素也可对其消化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类并发症的护理要注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顺利排出,患者一旦发生呕吐,应当立即清理其口腔残余物,防止误吸引发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此外,还可给予患者防呕吐药物,如赛格恩等。

3.3 体温异常 术后在麻醉恢复室中患者易出现低体温的现象,多见于儿童与老年人群体。主要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操作需暴露患者胸腹部脏器以及大量输注冷藏库血及温度较低的液体导致的,加上老年人与青少年对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出现低体温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对患者体温进行严密测量观察,使用暖气设备,将室温控制在24~26℃,可使用热水袋、加热毯等进行保暖工作,需输入液体的患者,可使用液体加温仪进行加温后输入,如患者出现高热情况,则应反映给医生,积极寻找原因,合理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为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时期,麻醉观察室的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娴熟处理各种并发症情况,并对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各类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洁茹,路志红.全麻拔管前肺复张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恢复室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1):96-97.

[2]朱利斌,胡晓斌,陈引娣.规范化麻醉恢复室管理措施对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干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