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护理体会

李颖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3141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3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实施急诊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量表(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CNS评分(10.68±1.24)分低于对照组的CNS评分(15.76±1.32)分(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ADL评分(69.52±4.34)分高于对照组的ADL评分(60.08±3.67)分对照组(P<0.05)。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出血,病情凶险、复杂、变化快,致残率、病死率均比较高,预后较差,且患者的认知水平、行动能力、语言功能等均会受到病情的影响,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下降[1]。因此,应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以促进疾病转归。为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现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在发病后12小时内就医;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缺血性脑卒中;其他原因所致脑出血;精神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下:①试验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8~77岁,平均(63.25±3.57)岁;出血量28~89毫升,平均(44.41±3.23)毫升。②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6~78岁,平均(63.32±3.57)岁;出血量25~88毫升,平均(44.46±3.16)毫升。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急诊护理,具体措施:①加强监测。对患者的特征、病情进行动态化监测,结合患者身体变化为其实施干预。通过观察角膜反射、疼痛应激,评估意识。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做好记录,若血压波动明显,缓慢滴注降压药。若脉搏异常、出现叹气式呼吸,则要开展心电监测,如果异常情况超出范围,则要立即告知医师给予救治。定期测量体温,每隔4小时测量1次,体温较高则要降温,可采取物理降温方式。②降低颅内压。可应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输注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的范围内,预防局部组织坏死。输注药物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电解质、尿量变化情况,预防脱水,避免肾功能损伤。③保护脑细胞。为患者持续性供氧,供氧控制位置在低水平状态,即2升/分钟,以预防由脑部缺氧而导致的脑细胞受损。对出现中枢性高热症状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以预防脑水肿导致的脑细胞损伤。④安全护理。患者夜间休息、留观、转运时,将床栏拉起,预防坠床。对意识不清、烦躁者,额外给予约束性保护。垫防滑垫,预防跌倒。⑤呼吸道护理。定期帮助患者清理分泌物、吸痰,保障呼吸道通畅。清理分泌物、吸痰时,注意动作轻缓,避免呼吸道损伤。良肢位摆放,头部抬高15~30度,针对昏迷患者,将头偏向一侧。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加拿大神经功能量表(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CNS总分0~45分,得分与神经缺损程度正相关。ADL总分0~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以[n(%)]、(`x±s)表示,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CNS、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CNS、ADL评分比较(`x±s,分)


n

CNS

AD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43

26.53±2.47

10.68±1.24

43.21±2.34

69.52±4.34

对照组

43

26.42±2.54

15.76±1.32

43.85±3.16

60.08±3.67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数患者是急性发作的短暂性出血,血肿扩大在发病后3~6小时最为明显[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则脑部神经组织便可能由于受压而移位、缺血、坏死。因此,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给予急诊护理,最好在发病后1~4小时内的黄金救治时间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3]。科学的护理干预,是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中,分别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急诊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发现,护理后试验组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试验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提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可能会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运功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4]。急诊护理根据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有效促进疾病转归,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常规护理所采取的护理方法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

综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臻,尹艳君,谢晓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的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159+188.

[2]张莉.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158+165.

[3]范丽敏.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质量影响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6):274-275.

[4]潘灵,苏梅霞,华永泉.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质量影响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