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1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徐红翠

勉县实验小学 陕西 汉中 724200

最近几年我校着力创建文明校园、建设书香校园,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一名老师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壮大、飞跃提升。学校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既扎实教学,提高质量,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素质教育大课堂。在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学生心中。学校和老师是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扎根学生心田的呢?

一、 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处处都散发着书香气息,墙壁上、过道处、走廊上张贴了经典诗词,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熏陶感染。花园里有二十四节气提示牌,灯柱上有“仁义礼智信”宣传标语,步道上是中国朝代的历史知识,教室外墙是伟人名人的生平简介,所行之处,目之所及都有传统文化在熠熠生辉。在这样的校园学习生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有了文化气息。

二 、进行经典诵读,弘扬传统文化。

每周一进行国旗下经典诵读,各班轮流展示,唐诗宋词、经典名篇在校园回荡。已开展了六次“红五月经典诵读”活动,每次活动都异彩纷呈,集诵读与表演于一体,学生得到锻炼,收获颇丰。平时我班学生每周背诵一篇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也背诵优美篇章。在日积月累中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

三、开展社团活动,引领传统文化。

学校组织了美术、书法、陶艺、围棋、手工制作社团。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了鉴赏美,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艺术成就、表现形式。书法家的笔墨文字散发出的隽永墨香吸引着学生,学生在一横一竖中享受书写的乐趣,在水墨丹青的国画中欣赏山水田园的美景,感受梅兰竹菊的高雅、牡丹的娇艳、鱼虾的灵动。剪纸艺术在学生中也掀起了热潮,窗花、动植物造型在学生的巧手中栩栩如生,学生将作品贴在窗户上、墙壁上,把教室装点得美极了。捏泥人也得到部分学生的喜爱,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物、动物、植物、各种器物都被创作出来,惟妙惟肖,生动有趣。各种传统艺术在校园中蓬勃发展。

四、组织研学活动,了解两汉三国文化。

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汉中,以两汉三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有古汉台、张良庙、拜将坛、武侯祠、武侯墓、张骞墓、蔡伦墓、褒斜栈道、石门摩崖石刻汉魏十三品等等。学校充分利用汉中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在研学中学生知道了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统一天下。自此就有了汉人、汉语、汉文化,这些称谓就延续至今。学生也了解了三国历史,黄、忠在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一代名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学生还知道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和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故事。学生在研学中不仅玩得开心,还收获满满。

五、参加实践活动,传承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节日习俗。每到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过春节,学生与家人一起打扫卫生、写春联、贴福字,一起包饺子,准备年夜饭,感受团聚的欢乐和幸福。端午节学生包粽子、做油糕、煮茶叶蛋,有的学生会跟家长采菖蒲、艾叶悬挂在门前,据说可以驱虫辟邪。中秋节到了,学生学做月饼,与家人团聚赏月。重阳节时,学生跟家人秋游赏菊,登高望远。给老人送祝福、送礼物,形成尊老爱老的美好品质。学生以日记、手抄报、摄影等形式记录节日习俗和美好瞬间,节日文化烙印在学生心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艺术情趣、科学智慧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