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配套变电站及配电网络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城镇配套变电站及配电网络建设

龚振刚 袁咏

宜昌三峡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 443500

摘要: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供配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全面优化变电站电气工程的运行效果和质量,要积极践行电气自动化和电力安全运行体系,从而落实具体的管理工作。变电站运行工作要想实现稳定高效,就要整合自身管理要点和运行方案,积优化变配电工作水平,推进自动化控制工作的进程,整合具体控制模式,为变电站健康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变电站;配电网;设计

1 城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传统控制系统的差异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项目的发展已经成为变电站运行的重点方案,相较于传统人工控制系统,不仅能满足工业需求,也能有效整合信息自动化控制体系,建立更加完整的运行方案。

一方面,利用自动化体系串联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从而提高变电站常规化运行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最大的特征就是进一步淡化了人为关系,更多地将重心落在电气工程科学性和高效性模式上;另一方面,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要求相关部门要在局域范围内建立更加完整的构建体系和运行结构,并且更加关注电气工程的需求。首先构建控制系统,实现运行结构、监控结构的全覆盖,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完成集成化运行模式的保障机制,最后利用自动化体系实现全过程监督,其中借助电子检测技术进行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是较为有效的电气自动化平台。

2 城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方案

整体布局。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过程中,要确保整体布局结构和框架体系满足实际应用要求,要完善间断层、站控层以及网络层的处理,确保能维持传感过程和数据采集过程,从而有效实现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发展需求。并且,将传输作为主要突破口,合理性落实指令操作和实时性监控环节,完善整体布局模式,保证了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站控工作的整体水平。

3 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方案

在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变电站实际发展需求和管理标准,践行系统化的控制方案,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升级出发,提升计算机保护和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的质量,从而打造最完整的安全运行方案。

3.1 电气自动化应用在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中

为保障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工作的顺利落实,要结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收集处理模块的应用要求,确保能及时进行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收集,有效了解脉冲和状态数据。例如,能有效分析故障跳闸、断路器状态以及故障警告等内容,并能有效控制隔离开关,最大化地提升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3.2 电气自动化应用在计算机保护系统中

要依据管理要求和控制标准,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能有效应用在计算机保护系统中,在明确保护对象的同时确保各项规范内容都能符合实际要求。

信号处理。借助电气自动化处理机制,能有效将相应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及时回传到计算机终端中,提升电力安全运行的质量和计算机各系统操作的规范性,只有保证工作都能依据标准规范,才能减少安全隐患的留存,打造更加合理且高效的运行模式和常规化管理方案。

电气自动化运行中采用的是机器人自动巡查,利用自动化处理系统就能进一步提升系统自动检测的控制效果。结合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的规范标准践行完整的日常巡检机制,每次的巡检工作中,机器人都能进行数据检查和复审。并且变电站自动化运行设备元件和线路还能得到阶段性的定期故障排查,从而维持安全性。

故障信息回传。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还能借助自动化处理机制有效完成信息数据的回传,以保证故障信息能得到对应的处理指令,最大化提升计算机保护作用,维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配合安全抽检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升管控工作的基本水平,优化管控体系的整体效果。

3.3 电气自动化应用在技术改进中

在变电站技术管控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对技术管理要点予以关注,运行完整且合理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管控平台,才能降低安全隐患,维持运行稳定性和高效性。利用统一的数据协调格式和通讯规约完成技术汇总,有效优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另外,也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操作人员予以管理,确保其能按照技术规范运行相应的工作,从而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避免技术运行不当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其综合技术能力能满足变电站安全控制标准。进行技术操作的定期检查,第三方监督部门要对技术管理要点予以管控,定期落实技术模拟以及演练工作,有效提高变电站内部技术管理的综合质量。要借助定期的消防演习提升变电站内部员工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并且要配备齐全消防设备,打造完整且合理的管控模式,促进变电站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

3.4 电气自动化应用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中

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对变电站中设备进行及时的运行监控、运行效果监测等,大大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并且利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打造完整的自动化控制平台,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约束计算机运行的效率,纠正运行模式和自动化巡查等模块的故障隐患。

4 配电线路设计优化对策

4.1 优化主干网架

老旧居民小区配网主干网架设计,选择铝芯架空绝缘导线与铜芯低压电缆线路。架空绝缘导线,采用电线杆架设线路方式。也可以沿着建筑主体,采用一字铁和工字铁安装配电线路,并需确保配电线路排列水平度。低压电网中,采用TN-C-S系统,在主干线末端与分支位置设置中性线重复接地。在进户电表箱位置设置重复接地,分离PE线和N线。在选择导线截面时,必须全面分析居住小区实际情况,按照负荷规划明确导线截面。首先保证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配变容量也会持续增加。其次确保主干网满足用电需求,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行为,减少资金浪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用电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也比较高,新建小区与旧小区改造,多采用铜芯低压电缆暗敷方式。由于电缆材料的造价成本高,所以必须缩短电缆路由,因存在电压损耗,低压电缆供电半径建议小于250m。

4.2 优化电表集装箱

在单元楼1层与2层之间设置电表集装箱,采用壁挂式安装法将电表箱安装在楼道内,避免雨水侵蚀和太阳暴晒,也可以提供检修维护便利。一般情况下,电表集装箱可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材质。在集装箱内设置公用电表,将漏电保护断路器设置在表箱进线开关位置,同时加设浪涌保护器。优先考虑具备远程抄表功能的智能电表,在变电所设置远程抄表终端与公变采集终端,应用载波通信方式。

4.3 优化架空接户线

接户线主要是从低压主线引入到集中电能表箱的配电线路,多为单相两线排列,采用架空敷设方式。也可以将PVC套管设置在单元楼门口,由套管将线路引入到表箱内。当同一主线的接户线数量比较多时,可以先接入至分线箱,之后由分线箱连接到集中电表箱内。接户线多采用铝芯绝缘导线,明确导线截面后,必须考虑电能表数量。比如在该小区项目中,每个单元楼设置一个表箱,内部具有12块电能表,接户线选则70mm2铝芯绝缘导线,确保相线截面与中性线截面一致。

5 结语

总而言之,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相关技术部门要积极落实电气自动化技术体系和运行方案,打造高效的管理平台,从而维持变电站常规化运行的基本质量,并且配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从消防管理、交接班管理、制度管理等方面提升综合安全管控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余文凯.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8.

[2] 陈宏强,刘凌波.分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

[3]张惠峰.关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电力安全运行的对策探讨[J].科技与创新,2020,7.

[4] 乔建旺.关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电力安全运行的对策探讨[J].消费导刊,2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