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屋面构架层施工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建筑工程中屋面构架层施工技术要点

董丽英

山东展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250000



摘要:为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需求,在建筑房屋过程中要求适用性、耐久性以及美观性。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很多业主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全钢附着升降脚手架+铝合金模板”施工工艺,此施工工艺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且保证了建筑物感官质量。基于此,本文对重视建筑工程中屋面施工工艺技术运用的必要性、建筑工程中屋面构架层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屋面;构架层;安全防护;脚手架;模板


1. 工程概况

A项目共包括8栋楼,其中1#、6#、8#包括两层商业裙楼,2#是高层办公楼,层高为27层,总高度为120m,其余建筑为住宅楼,高度在88.0~117m之间,属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其中3#、4#、5#、7#楼设置了6.7m高度的构架层,采用的是大屋面结构内收的施工方式。该工程构架层采用的是内收施工方式加上爬架缺乏附着点所以难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2 施工难点

构架层层高6.7m,属于高支模;需对支撑体系进行计算,确定支模架立杆间距、搭设步距、剪刀撑如何设置等。

构架层结构内收,爬架无附着点,安全防护无法满足要求。

构架层结构为墙柱+镂空梁,镂空梁最大间距为4m,如何搭设混凝土浇筑平台及安全防护如何处理。

2施工工艺

方案编制、手续审批完善→施工准备→爬架提升→支撑体系搭设→模板铺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拆模。

3.1 方案编制

施工前需根据现场工况、结构特点编制施工方案;首先需明确各材料规格:屋架层支模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所用模板均为15mm木模板,所用钢管为Φ48×2.7钢管,木方为40×90木方。其次需对6.7m高度剪

力墙、柱、各区间截面梁进行计算确定各搭设参数。

3.1.1 板模板设计

结构板最大厚度为120mm,通过计算,板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纵横间距1000mm×1000mm,水平杆步距1500mm,次楞40×90木方@300mm,主楞Φ48×2.7@1000mm,自由端小于500mm,水平剪刀撑底部、顶部各一道,竖向剪刀撑每隔4跨(不大于5m)设置一道。

3.1.2 墙模板设计

最大墙厚250mm,第一道主楞距地228.75mm,计算取6.7m高250mm厚墙进行计算。

3.1.3 梁模板设计

结构梁划分为三个区间:梁截面200mm×600mm以下、梁截面200mm×600mm~200mm×920mm、梁截面300mm×650mm。

方案编制完成,并按照要求完成方案的项目内审及公司审核流程,报由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审核之后,及时组织开展本工程施工方案及交底工作。

3.2 施工准备

组织项目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纸的内容、要求和特点,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架体搭设方案。

材料准备:需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对材料进场验收如:钢管Φ48mm×2.7mm、U型顶托螺杆直径不小于30mm,钢板托盘厚度3mm、九夹板1830mm×915mm×15mm、对拉螺杆M14等。

3.3 爬架提升

根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规范要求:爬架悬臂高度≤6m,故外临边防护采用全钢爬架,保证三道结构附着,高度为大屋面结构板至防护顶端6m。

对于结构未内收情况,楼梯间、电梯井位置剪力墙及边梁位置,利用墙柱及边梁支模体系,钢管向上延伸,超出作业面1.2m高度作为临边防护,以保证安全。

3.4 临边防护措施

对于内收结构,外围临边防护采用支模架外排架,外排架搭设高度应高出花架结构完成面1.2m,并铺设密目网。

对于楼梯间、电梯井位置外墙同标准层平齐,未内收情况,临边防护采用全钢附着式脚手架。但由于构架层层高6.7m,爬架防护高度只有6m,不满足安全防护要求,故利用墙柱及边梁支模体系,钢管向上延伸,超出作业面1.2m高度,以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3.5 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顺序:解除支撑→松开紧固螺栓→撬动松动模板→塔吊或人工拆开模板→模板清理→螺杆、蝴蝶卡等整理→施工垃圾清理。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应达到必要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为准。具体要求如下:

a.墙体、柱: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h以上,强度等级达到1.2MPa,混凝土不掉角时开始拆除。

b.梁、板:现浇结构梁、板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GB50204-2002要求才能拆除。顶板、梁跨度小于8m,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以上才能拆模;跨度大于8m及悬挑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以上才能拆模。

c.在拆剪力墙模时,拆除斜撑后,从上到下轻撬模板使之松动,再逐块拆除。防止整片倾倒伤人。

d.模板拆除不得重力下坠,尽量让其轻轻下落;拆除的模板及时进行处理,堆放整齐;局部破坏严重的模板及时更换。

4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4.1 优化施工质量

第一,安装中不能连接模板支撑和外架,将立杆模数选择好确保交错布置立杆对接扣件。不得在同步或同跨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杆的接头。第二,按照至少1m的标准控制剪刀撑搭接长度,按照45~60°的标准控制剪刀撑的倾角。在连接纵横水平杆和立杆过程中要注意用旋转扣件拧紧。第三,在距离地面/梁面200mm处设置纵横向水平扫地杆将模板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提升,避免间隔设置以免对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第四,拉结好模板支架和框架柱,按照两道间距不超过三米的标准设置高支模支撑架与下层已浇筑完成的柱抱结,将支架整体稳定提升。第五,按照间距和步距800mm、1500mm的标准在支撑架外围设置垂直剪刀撑,保证其能够紧紧地和地面相抵。第六,在153.9m小屋面上搭设150mm厚架体,为了避免对整体结构稳定性产生不良应影响,不拆除此处的梁板模板支撑结构和144.9m大屋面板的支撑,当完成上部结构施工后方可拆除这些支撑结构。第七,为了将梁本身的承载作用发挥出来需要加固立杆的叠加荷载减少,支撑材料为共杆。第八,在施工中人员上下通过“之”字型的斜供或者爬梯,按照要求利用构架梁支撑立杆进行临时防护,人工操作平台的梁边宽度至少为0.6m,采用平铺钢笆方式将安全性提升。第九,合理处理模板拼缝。按照<2mm的标准控制模板的拼缝,做好错台平整度的控制。为了保证浇筑阶段混凝土的质量,需要用和模板缝隙同宽度的模板条填堵超过5mm的拼缝,然后钉牢模板条,避免后期出现漏浆问题。第十,错台防治。应当精准地定位上下楼层墙(柱),按照错台小于1.5mm的标准控制上下墙(柱)交界处的平整度。在下层墙(柱)模板支设时,应当在距上层楼板底约200mm处设置对拉螺杆。上层墙(柱)模板支设时,应当用对拉螺杆约束上层墙(柱)模板底端。如果出现了错台且距离超过了5mm那么应当剔除突出的部分,保证上下整齐度,如果错台在5mm范围内可以直接用打磨机大屏突出的部分。第十一,梁钢筋绑扎。全部用扎丝牢固地绑扎梁底钢筋及梁的腰筋,在箍筋角部绑扎角部钢筋。在绑扎梁底钢筋时,可以吊起钢筋或者设置支撑位置,下部筋及腰筋绑扎好后再按照原位放置平稳。

4.2 临边防护措施

本工程采用的是内收结构,采用支模架外排架的外围临边防护措施。外排架比花架结构高出大概1.2m的高度,用密目网铺设。在同标准层内楼梯间、电梯井位置外墙保持平齐,用全钢附着式脚手架作为临边防护。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人员作业的安全性,用墙柱及边梁支模体系中的钢管向上高出1.2m。在施工中注意,所有的员工都要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当提升爬架到指定的高度后方可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人行通道中铺设钢笆网避免镂空梁通行时发生踩空等安全事故。所有的员工在进入现场前都需要仔细佩戴好所有防护用具,严禁在恶劣的天气施工。

4.3 模板拆除

在具体拆除模板时要注意检测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标,然后在确定是否可以将模板拆除。在具体施工中按照如下要求操作:其一,拆除墙体、柱模板时,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间超过12小时、强度超过1.2 MPa,拆除时注意保护好混凝土角部。其二,梁板现浇的混凝土需要按照GB50204中的标准达到了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拆除。跨度小于8m的顶板、梁的混凝土强度超过标准值75%以上可以开始进行拆模施工。对于悬挑梁等超过8m跨度的部分没有达到100%之前不得拆除。其三,在剪力墙模板拆除时要首先将斜撑拆除,然后松动模板逐块拆除其他部位,注意避免整片倾倒对人体产生伤害。其四,避免依靠重力下坠模板,要尽量轻放。

  5 结语

        此构架层施工工艺适用于“全钢附着升降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组合施工模式,减少甚至避免了高大模板的使用,节约了辅材的租金,工字钢等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费用可在其他工程进行分摊,从而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该施工方法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王彤,张琳岗.悬挑架在屋面花架梁结构中的应用[J].陕西建筑,2019(10):22-23.

        [2]曹贺龙.屋面花架施工管理实践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