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桩基础选择类型及其考虑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桩基础选择类型及其考虑因素

张生宇

身份证号: 6201211999031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前进。验槽工作作为建筑物施工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并且及时发现和完善岩土勘察工作中的弊端。基于此,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岩土勘察中地基基础验槽工作的流程进行创新和完善,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岩土工程;桩基础类型;桩基础成桩考虑因素

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水平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岩土勘察作为施工中的重要应用技术,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基础。工程人员应尽可能提高岩土勘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明确其应用类型与内容流程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岩土勘察。当前,在建筑工程应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建筑施工的有效性,不利于整体工程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相关人员需深入研究岩土勘察的技术要点,保证其能达到最佳应用效果,避免外界干扰因素妨碍施工,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为以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现状

如今,在岩土工程中,针对地质勘查技术水平加大了研究力度,对地质勘查理论的研究深度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健全了相关知识框架体系,并且,研究出了较多的先进工具,为岩土地质勘查作业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其中,勘察手段、设备仪器以及实验操作等逐渐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通过诸多技术的融合应用,使得岩土地质勘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在岩土工程中,地质勘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地区中,由于土质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地质勘查作业进行具体实践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可以直接照搬其他工程的经验,尤其在一些大型工程中,对岩土地质勘察提出了严格要求,勘察人员需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现阶段来看,勘察结果可以反映出地形、地层、地貌、地下水、地质构造、岩土性质以及不良地质影响等,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评估岩土工程,进而保证岩土工程得到科学的参数,促进岩土工程的建设。

2岩土层结构特征及设计参数

2.1岩土层结构特征

(1)素填土:黄褐色、灰褐色等杂色,以黏性土、碎石为主,含少量砼块,松散,局部稍密,未固结欠压实,压缩性高,回填时间较长(超过10年),土体均匀性较差。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为:天然含水量ω=26.23%、密度ρ=1.95g/cm3、天然孔隙比e=0.76、液性指数IL=0.35、抗剪强度值(直接快剪)ck=16.92kPa、φk=15.44;压缩性指标平均值为:压缩系数α1-2=0.54MPa-1、压缩模量Es=3.95MPa,属中等~高压缩性土层。做标准贯入试验25次,实测击数N=3击~5击、平均值N=3.76击;修正后平均值为3.58击,标准值为3.37击。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2)粉质粘土:属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灰褐色,可塑偏软,稍湿~湿,包含有少量砂砾及黑色木炭屑等氧化物,切面粗糙,韧性中偏下,干强度中偏下,摇振反应中等。揭露层厚1.8~2.8 m,平均厚度2.2 m。fak=120(3)强风化砂岩局部地层揭露,灰褐色、粉红色,粉细砂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石英次之,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可见锰铁质矿物,岩芯多呈半岩半土状,泡水易软化,岩质较硬,岩芯破碎。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200次,实测击数N=24击~36击、平均值N=31.02击;修正后平均值为15.44击,标准值为15.16击。本层承载力特征值fak=600kPa。(4)杂填土属于新近人工堆积,杂色,松散,稍湿,包含有大量砖头瓦块等建筑垃圾,局部为原有建筑拆除后的砖基础,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1.2~4.1 m,平均厚度2.9 m。

2.2岩土设计参数

根据现场土质鉴定,野外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结果,参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有关规范,场地内各地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值祥见下表1

60e7ac3600ca9_html_51d44794959ca633.png

2.3地下水条件

拟建场地水文周期一般在4~6月份为枯水期,7~9月份为丰水期,其余为平水期,本次勘察时间为平水期。根据本次勘察的钻孔资料,勘察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有一层地下水,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0~11 m左右,稳定水位标高约为694.3~695.0 m,平面分布均匀,该层水属于第四系潜水,水量较大,水位变化受季节及大气降水垂直渗透补给强烈。

3桩基础比较分析及选择

3.1桩基础

拟建渣熔炼、烟化炉吹炼、闪速熔炼炉竖炉烟气吸尘、闪速熔炼炉电炉烟气吸尘、烟化炉烟气吸尘、熔炼炉余热厂房垂直荷载较大,柱荷载最大值为15000KN,柱荷载最小值为2500KN。受风荷载等因素影响水平作用力亦较大,宜采用冲(钻)孔桩、旋挖桩或静压桩,布桩时除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较高要求外,还需考虑桩的水平荷载要求,以及各组成的荷重差异大的建(构)筑物,桩基础持力层选择除考虑单桩竖向承载力应满足设计布桩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拟建建筑物总沉降量的控制及各附属设施之间差异沉降等因素。桩基础持力层选择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单桩竖向承载力应满足设计布桩的要求;b.基础沉降及沉降差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c.静压桩入土深度应充分发挥桩身结构强度;d.从抗震要求考虑,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宜采用相同桩长或桩长不宜相差过大

3.2复合地基验槽

复合地基也称人工地基,指的是在地基土的直接作用下,再由人工对其进行基础的加工的一种地基,相对于天然地基来说,复合地基更有利于验槽工作的实施。在当前大部分岩土勘察中,对于复合地基进行验槽工作的方法较为丰富,例如:换土垫层、强夯法、预压法、灌浆法等手段。在地基处理前后的阶段,是开展复合地基验槽工作的最佳时期。在实际的复合地基验槽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在垫层施工之前对土垫层进行更换,在进行验槽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基坑的实际深度,并按照先深基础后浅基础的顺序来进行,在确保其检验结果合格了之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岩土工程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在基础地质勘察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创新,经过槽探技术、钻探技术以及地探技术的运用,为岩土工程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地质勘察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其他工程的发展。在岩土工程,为了进一步实现岩土勘察的作业,还需要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提升其应用效果,实现技术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化开展工程勘察。

参考文献

[1]杨文荣,朱丹晖.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华建设,2019(12):114-115.

[2]关凤蕊.探析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察及桩基方案的选择[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40-41.

[3]刘建祥.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9):209-210.

[4]邵传杰.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12):63.

[5]张庆宙,郝国利,和新.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的探讨[J].地球,2019(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