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崇尚英雄教育相关问题探讨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青少年崇尚英雄教育相关问题探讨与展望

孙连文

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二中学 150200

摘要: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崇尚英雄、弘扬英雄精神,能够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一个个英雄的涌现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都需要英雄,都离不开英雄,都需要英雄精神。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青少年崇尚英雄教育相关问题探讨与展望。

关键词:青少年;崇尚英雄教育;相关问题

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不断改进新时代英雄教育,满足新时代孵化青年英雄的现实需求,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不断输送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

1 新时代青少年英雄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青少年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牺牲了有名有姓的党员烈士就多达370万,其中包括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等。试问革命战争年代这么多英雄烈士在生死关头为什么能大义凛然?一个原因是他们自幼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深入学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会清楚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需要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者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

1.2有助于涵养青少年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怀

新中国初期涌现出一批“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如“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等。他们是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于一身的英雄群体。在青少年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英雄劳动模范教育,有助于让青少年认识到今天我们这个强盛的国家是从“一穷二白”起步的。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动模范事迹,可以教育青少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绝非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1.3英雄精神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前途,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英雄精神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直观体现在榜样作用上,榜样对于人具有激励性、感染性与引导性,针对部分青少年存在着思想偏激、精神虚无、道德淡化的状态,英雄精神如果运用得当,会显示出强大的渲染力与感召力,以忠诚、执着、朴实为主要内核的英雄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能够提升高校整体思想道德建设高度[1]

2 青少年崇尚英雄教育相关问题

2.1社会与文化环境方面

一方面,世界文化的不断流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了自身的不断丰富与进步;另一方面,其弊端也毫不遮掩地展示于眼前。在价值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新旧文化价值观念的摩擦和冲撞难以避免,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与文化方式逐渐受到来自西方的文化与价值渗透。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逐渐影响和取代着传统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甚至成为一部分青年的人生信条,而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传统观念日趋被边缘化。

2.2榜样教育自身方面

一方面,多数高校的榜样教育仍采取机械的、理论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对革命英雄榜样的宣传流于口号式的简单形式。这种单向的、静态的教育方式无法引起动态的、双向的互动,导致青少年对榜样教育认同度较低。另一方面,这种形式化的榜样教育并未根据青年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与阶段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而采用一体化、无差别的教育方式。这种单一的、固化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致使革命英雄榜样教育陷入形式化的困境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2]

3 对青少年进行崇尚英雄教育的展望

我们必须承认,当前青少年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人文环境、网络信息环境等,已经与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战士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前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存在巨大差异,对青少年进行崇尚英雄教育必须结合现实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崇尚英雄方面的教育有助于他们认识、理解、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但这种品质和精神不会自我形成、产生,需要从小对其进行教育。对青少年进行崇尚英雄教育,就是向青少年讲述英雄事迹、诠释英雄精神,让英雄人物成为指引青少年向前、催促青少年奋斗的精神坐标。

进行崇尚英雄教育包含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以及戏曲、电影、展览等多种形式,榜样宣讲、参观学习、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党和国家高层高度重视英雄、宣传英雄,对进行青少年崇尚英雄教育意义重大。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逾千钧:“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加有关纪念英雄、宣传英雄的重要活动、仪式[3]

结束语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塑造的最好时期。青少年朝气蓬勃,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在这个时期,他们既需要学好知识,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秦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内在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4):122-128.

[2]毛斐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的引导化育[J].教育评论,2019(07):89.

[3]唐勇.捍卫与传承:英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02):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