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行知”思想,让儿童科学活动“活”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活用“行知”思想, 让儿童科学活动“活”起来

王琳

昆山高新区前进幼儿园 215300


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开展丰富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科学知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及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幼儿科学探索意识,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学习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并运用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当中,让幼儿科学活动更加有活力,更加灵活,更加富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行知思想;幼儿;科学活动;策略


一、幼儿科学活动与行知理念的联系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为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这种探究活动不能脱离实际,要在幼儿理解范围内。值得赞扬的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这一新理念,但是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十全十美,仍然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我国幼儿科学教育虽然有进行整合,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的整合只是和数学进行,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少之又少。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念主张的跨学科、跨领域进行有机整合,非常有利于促进我们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第二,虽说我们也知道要重视幼儿自我探究的过程和培养其自我探究能力,但是大多时候老师设计的科学活动不约而同的变成了单纯的科学课教学,幼儿的探索思路、过程都是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思路进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阶段,还是以寓教于乐为主,让幼儿在玩乐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探寻实际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只把握引领的大方向,这一理念与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结合,不仅可以解决我国现在幼儿科教的一些问题,还有助于我国幼儿科教与其他领域进行整合,推动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有着其独具一格的特点,第一,从目标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符合中国幼儿的身心发展,且其目标具有长远性——情感态度目标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学方法目标使幼儿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而知识经验目标则是让幼儿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其在生活中去探究学习。第二,从内容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更加的生活化,其内容源于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及态度。第三,从方法来说,是丰富多样的。就幼儿这个阶段来看,观察、实验、种植与饲养以及一些科学游戏和早期科学阅读是比较可行的,多样性之后,幼儿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起来,也有助于让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第四,从过程来说,其过程具有探索性,幼儿园科学教育主张幼儿主动探究,而教师则是以导师的角色进行引导和辅助幼儿探究,使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直观的感受科学,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学习行知思想,让科学活动“活”起来的策略

(一)教师积累科学基础知识,敢于探索

陶行知先生指出第一流的教育者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新理,要有试验精神,而要想幼儿科学活动更富有活力,首先教师自己要掌握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业余生活中,我们应该继续提升自我,多阅读关于科学教育相关文献,以及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技巧,定期与同事进行交流学习,相互“取经”。作为一名科学领域的教师,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家的精神气质。第一要敢于试错,无论开展什么活动,不要太追求“完美”即使我们已知过程和结果,也要刻意的去改变过程及结果,让实验失败,做科学实验时,如果做对了,代表你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幼儿有没有掌握就是另说了,所以要敢于尝试错误。第二要有耐心,很多实验需要时间去见证结果,如果教师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怎么指导幼儿去完成探究过程?第三把探究当作乐趣,教师在教学时,幼儿不仅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及技能,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在影响着幼儿,教师要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运用到幼儿的科学活动中,让幼儿爱上科学活动。

(二)生活即教育,自然探索让科学活动更精彩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相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陶相知先生指出,生活处处充满教育,社会就是学校,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其实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认识某种植物或是动物便是对动植物特征探究的学习,在幼儿园自然角处处都可以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我们可以试着让幼儿种植绿豆,每天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以及绿豆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速度等。当然生命科学不止是植物,我们也可以引导幼儿去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甚至是其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蚂蚁运输队》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认识蚂蚁的特点及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在引导幼儿 探索前,我们首先要准备一个户外绝对安静的可以观察的环境(要有蚂蚁巢),然后准备一些可以诱导蚂蚁出来的材料(如:饼干碎、熟米饭等)接着便是把舞台交给幼儿了,首先引导幼儿思考我们怎么才能让小蚂蚁出来供我们观察,A幼儿说:“用水灌蚂蚁窝,让它们跑出来。”这时B幼儿马上说:“不行,那样蚂蚁就没有家了。”C幼儿说:“我在动画片看到过,我们可以用好吃的把它们引出来。”通过讨论幼儿得出可以用食材引出蚂蚁,接着便是选材,根据现有的饼干碎和熟米饭,幼儿决定全部尝试,将它们撒到蚂蚁巢旁边,不一会儿几只小蚂蚁发现了食物,它们会尝试去搬弄这个“庞然大物”教师此时引导幼儿观察并总结蚂蚁的特点(小、黑、有触角)接着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蚂蚁会叫上同伴一起把我们慷慨分享的食物搬走,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怎么搬运,直至蚂蚁运输队完工返家。最后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蚂蚁小小的、黑黑的、有很多触角、力气很大、喜欢群居以及团队协作。接着让幼儿体验团队协作的魅力,幼儿尝试独立搬一块很大的泡沫板,以及和同伴一起搬的结果有何不同?通过探究幼儿不仅学会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而且学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还可以开展很多这样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探索活动,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可以让幼儿科学活动更加灵活多变,也可以不断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索意识。

(三)社会即学校,家园合作让幼儿科学活动更灵活

中国大多数家长是不重视科学启蒙的,他们认为在科学启蒙上投入的时间完全可以让孩子多上两个补习班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对于家长进行“责任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育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中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自由和谐的氛围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理感觉到安全,并渴望更多的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完全属于孩子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玩乐空间,并且经常在亲自陪伴中加入科学启蒙活动,做科学实验是需要场地和材料的,所以家长为孩子创设的这个独立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而每次家长在参与幼儿探究活动的同时让幼儿从心理上认为我做的这件事是被父母所肯定的,这样在家里幼儿也能够自由地探究,而不用害怕自己把场面搞得一团糟受到父母的批评,当然在亲子活动中我们可以提出无论做什么研究,在探究结束后一起收拾场面,将用过的实验材料归位整理,这样在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从哪拿放到哪的一种好的行为习惯。经过长期开展家长参与的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师可以观察记录幼儿的成长,为家庭反馈建议,而家长可以在家庭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从而反馈给园所,这样长期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教育,并且不断地总结反思,最终以形成一种家园互动共研的园所文化,在增加幼儿园家长粘性的同时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玉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思考[J].知识文库,2020(22):54-55.

[2]张晴晴.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82-83.

[3]石一磊.通过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推动幼儿科学活动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66.

[4]高敏.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J].家长,2020(26):186+188.

[5]姚丹凤.如何利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科学教育[J].幸福家庭,2020(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