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杨秋华 孙柏果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高校是受到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个阵地,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高校课堂上。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生活中往往充满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他们的价值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在给思政管理者的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本文以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提出一些更加具体化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未来的思政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管理;网络信息

1.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管理工作的价值

1.1促进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掌握

在新时期环境下,网络技术成为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支撑,各个高校也是积极进行网络校园的建设,而这对辅导员的思政管理工作开展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代的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呈现出动态变化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对思政工作就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而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使用十分喜爱和依赖,他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则辅导员借助网络技术就能够促进对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掌握,进而根据学生思想状态进行思政工作目标的及时调整,促进思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开展。借助网络手段,教师可以对学生不良的情绪和心态及时发现和及早干涉与疏导,帮助他们以科学方法和合理途径实现问题的解决,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和积极向上状态的保持。

1.2实现对传统思政管理方式局限性的突破

教师借助网络技术开展思政管理,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影响力的延伸。网络环境具有虚拟化交流的特点,通过网络平台教师能够更好和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也更加愿意通过网络化途径来和陌生人交流,因此网络环境就为教师度学生内在需求以及想法的明确了解提供了帮助。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环境的此种特点与优势,积极进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和思政管理工作,有效促进其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在网络环境下,诸多的新媒体逐渐得到了研发和使用,如微信、QQ、微博等,它们借助网络环境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快速传播与共享,这不仅对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条件,且对教师的思政管理工作开展也提供了支持。教师通过对“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软件使用,其思政管理工作就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且教育方式以及手段也实现对时空局限性的突破。借助网络环境多元传播的方式,使思政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灵活和多样,和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也更加贴近,实现高校思政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和生活化发展。

2.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措施

2.1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管理效率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的思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教育环境,新媒体传播手段更加现代化,所传递的内容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一些观念与问题交流起来也更加便捷。与此同时,学生总是会自发地去阅读网络平台上的一些文章,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未来价值观念的形成。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最庞大的应用人群,他们关注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一方面,高校思政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学生的偏好以及目前所流行的价值观念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政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高校思政管理工作者可以搭建一个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将学生和其所对应的思政管理人员连结起来,不仅思政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此平台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方面的观念,学生也能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到正确的价值观念,使自身的思想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同时,思政管理工作者还能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这一管理工作更具效率。

2.2针对就业或继续深造情况设置课程内容

受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0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对包括高校思政课在内的诸多课程怀有实用主义的心态:有用就学、没有用就不学。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进行科学矫正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在讲解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有意识地满足“00后”大学生这一需求。比如,课题组中有的任课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择业观”时,就适时加入了“近些年考研人数增加情况”“近几年就业形势分析”等内容;还有的教师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绪论”时,强调了“该课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该课程在考研‘政治科目'占到30%比重;学好该课程,对公务员考试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事实证明,当大学生意识到所学课程能满足其将来考研、考公务员、为人处世的理念、方法等功利性需求之后,学生的到课率、听课率也就是思政课的吸引力就有了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将当下大学生的年龄、群体、专业、就业方向等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立足点,不仅有利于思政课教师甄选出恰当的教学案例,也有利于找到合适的授课方式和喜爱的教学语言。同时,这也是落实“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措施,是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的有力举措。

2.3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时间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较强,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管理人员应加大力度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扩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中的交流方式基本都是单向交流。但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是不能完全满足其实际需求的,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学校内部号召一些对网络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发展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后备力量。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思维状态更加了解,加之拥有熟练的网络技术,可以让他们进行思政网络平台的信息发布工作,让他们成为思政教育团队中的一分子。另一方面,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建设。网络时代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学习、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完善思政教育工作。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技术能力。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依靠的是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所以,思政工作者必须掌握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以及与学生进行高效沟通的技术,熟练了解以及掌握最新的网络应用工具,不断优化自身的网络素养,进而进行高效的网络思政教育。大量的专业知识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思政教育发展情况,不断增多自身的知识含量。另外,也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社会现象分析能力,进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

结语

综上所述,受到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以及信息传递方式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改变也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我国的人才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应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特点以及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完善网络管理为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春邦,陈丽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88.

[2]杜京京.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的德育教学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110.

[3]吴挺星.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J].办公室业务,2020(14):42+44.

[4]王涛.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