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军校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浅析如何 提高军校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

段子涝

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习主席强调要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囿于主客观环境的制约,一些院校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差距还比较大。本文从军事教员实战化教学存在的瓶颈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军校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的对策,对提高院校军事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实战化 教学能力 对策


实战化教学要求从实战背景出发科学设计教学,从实战流程出发严密组织教学,从实战标准出发严格检验教学。军事教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实战化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一、制约军事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瓶颈

当前军事教员队伍实战化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十八大习主席提出“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力标准,军队院校随之对实战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军校一直以来坚持开展实战化教学,部分教员教育思想上还是以知识教知识,虽然实现了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但还没跟上实战化教学的发展形势。对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实战化教学特点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对实战化教学“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制约了自身转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任职存在短板。近年来,一些军事院校教员的学历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任职经历单一、缺少部队实践经历,尤其是缺少基层主官经历问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校教学针对性不强、距离部队实际要求较远。大部分教员是从院校到院校,没有部队经历;有的教员虽然来自基层部队但长期脱离部队导致对基层情况变得陌生。由于任职经历的缺陷,部分教员对部队建设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对不同任职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底数不清,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很难满足实战化教学的需要。三是指挥缺少“军味”。教员队伍中,由于部队实践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教员表现为军容不严整,口令不洪亮,报告词不准确,操作示范不规范,教学组织不严密,教学管理不严格,与部队需求结合不紧,教书育人形象刚性不足,缺少部队指挥员应有的战斗精神和军人气质。四是教学方法落后。实战化教学要求把一切军事科目教学训练活动紧贴实际作战的需要,按照“真、难、实、严”的要求扎实推进,全面展开,并对课程教学训练进行对照分析,查找与实战脱节的问题,切实解决制约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提高的瓶颈。实战化教学特点要求教员要树立能力本位理念,树立重在提高学员“能打仗、打胜仗”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实践应用,要求教员由“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实际上,部分教员仍无法适应实战化教学的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教员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但距实战化教学要求差距还比较大。

二、提高军校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提高军校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水平和效果对军事院实战化教学质量起着最直接、最基础的作用,必须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教员选拔向“实战化”倾斜,严把入口关。首先要在学历、年龄、任职经历、培训经历等方面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从源头上确保师资队伍的“实战化”;其次要利用比武、晋升、整编等时机,从部队选调一批具有“实战”经验的基层主官、一线军官和参谋人员充实教员队伍;再次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请具有一定“实战”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基层干部短期担任院校的“实战化”兼职教官,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战性。

二是坚持教员培养向“实战化”聚焦,抓实培训关。军事教员除了保证日常的体能训练外,还要通过组织实战化战术演习,全面锻炼教员“走、打、吃、住、藏、管”能力,检验和锤炼教员在近似实战环境中的心理素质体カ、意志、谋略与指挥才能。院校首长机关要紧贴部队实际需要和教学任务需求,及时挑选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教员去其他院校学习、到部队代职,使他们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丰富“实战”经验,掌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努力弥补知识结构和经验阅历上的不足。各系室要积极组织教员参加各种层次的演习、考核等大项军事活动,实际跟训、跟学、跟演,了解战斗力建设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实战”能力素质。要充分发挥比武竞赛的竞争激励作用,广泛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优秀教员评比和“实战化”精品教学课目示范观摩活动,选树先进典型,激发训练热情,组织和督促教员队伍紧紧围绕“实战”设置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有计划地开展“实战”理论、“实战”战法、“实战”训法研练,通过老教员的传帮带、教学示范、集体备课研讨等形式,培养教员能管理、会管理、敢管理、能示范、会示范、敢于示范的素质能力,提升教员队伍“实战化”建设整体水平。

三是坚持教员管理向“实战化”看齐,抓牢管理关。首先要畅通教员队伍出口,改变教员因技术职称无法下部队任职,基本不动直到退休或退出现役,而部队优秀干部无法调入院校任教的现状,坚持把不适应“实战化”教学的人员调离教学岗位,实现教员队伍的“吐故纳新”,及时补充具有“实战化”素质的新教员,实现教员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其次要坚持用实际业绩考核教员,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强调真オ实学、认知能力和工作实绩,切实形成竞争上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以教学的“实战化”意识和程度作为教员考核的“试金石”,促进教员更加积地进行“实战化”教学训练。再次逐步探索教员岗位任期制,任职时间要短,流动性要强,即教员平2~3年,应调到部队任职或代职1~2年,以教员队伍的合理流动确保院校训练教学不脱离部实际。

四是坚持及时弥补教员任职短板,抓活完善关。当前院校教员来源大多存在从院校到院校、缺少部队工作经历、对部队现实情况不了解不熟悉等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内容不生动、针对性不强、脱离部队实际的问题。为使教学与部队训练同频共振,首先要加大选送教员到部队代职、见习的力度。有条件的院校要尽可能定期安排教员到部队练一线代理与其专业相符的实职,了解部队需求,及时将新理论、新战法充实到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在选择代职教员上,要优先选送学历高、有发展潜力、缺乏部队经历的教员;在选择代职方向上,要突出军事斗争准备的一线作战部队;在选择代职岗位上,要着眼任职教育教学要求。其次要积极推行院校教员与部队军官双向交流任职制度。选派教员到各军兵种院校作学术访问,与机关和部队干部进行交叉任职,丰富阅历。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员的部队任职经历和军兵种知识,又可有效提高实战化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资料:

  1. 《军事训练基础理论》主编:张军 梁小安 蓝天出版社 2011年8月第1版。

  2. 2.《军事训练学》主编:吴铨叙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3年1月北京第1版

  3. 3.《外国军队院校研究》 编著者:李雪松 解放军出版社 2008年4月第1版

4.《武警分队军事训练教学法》 主编:谭卫星 王新 人民武警出版社 2014年8月第1版

5.《军事基础科目实战化教学与应用研究》 战兵 张晓军 主编 白山出版社 2016年6月



作者简介:段子涝,男,汉族,1977年出生,河南兰考人。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讲师,工程硕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