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阶段水墨画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3

浅谈小学低年级阶段水墨画教学方法

史留建

天津师范大学滨海附属小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2

摘要:水墨画可谓是华夏民族独有的艺术,经历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独特的一枝艺术奇葩。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作为华夏民族的后代每个人均肩负着重要责任,而身为小学美术教育者,更是责无旁贷。基于此水墨画教学则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成为每位小学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学习水墨画成为美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笔者根据仅有的教学经历和立足于学生生理或心理的发展为中心,从情趣游戏、简笔画、临摹、写生四个方面阐述,使水墨画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创作民族艺术精神的乐土,使水墨画艺术永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关键词:小学低段 水墨画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基础改革,《美术新课标标准》的出台和落实,无论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还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变得更为科学和以学生为本,更符合现代人民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把民族艺术落实到实处。水墨画学习相对又是比较枯燥无味,见效比较慢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成为最见成效一种方法,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给学生相对一个轻松愉悦的类似于游戏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水墨画的快乐,又要让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为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奠定基础。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仅有的教学经历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习传统水墨画方法做一点浅见:

  1. 以情趣、游戏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天真、活泼、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这也是当下许多大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强调要复归于朴,复归于童心,教师若能抓住学生这一兴趣特点,会使他们在情趣和游戏中乐于学习。水墨画相对其他美术种类来说,比较枯燥乏味,起初也许学生对水墨画充满好奇,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如果从长远来看,学生的学习欲望会被慢慢磨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而言,只要让他们体验绘画过程中自主勾勒的乐趣和收获,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传统的水墨绘画不像西方绘画,它属于意象或抽象艺术,绝不是西方的具象艺术(这里的具象是相对摄影艺术而言),即使传统的工笔画,相对西方整个绘画系统而言它也属于意象或抽象艺术。这种艺术既不脱离像又不拘泥于像,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似,不似为欺世。 ”黄宾虹老先生也曾言:“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

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曾讲过书画同源的道理。“书法讲究的用笔用墨,水墨画讲究的是线条,线条是水墨画的生命线。因而,在水墨画教学中,要让学生作线条游戏,在宣纸上随意拖出一根线条,在不经意间让线条游离在纸上,在此过程中,体验使用毛笔作画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儿童就会在饶有兴趣当中发现隐形的变化,感受到线的柔韧与墨的干湿,顺理成章地掌握水墨画的常识。”1循规蹈矩周而复始地一笔一画或一笔一墨,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违背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情趣与游戏中学习恰好符合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随意地在生宣纸上挥笔泼墨,任其水与墨的自由流淌,也许本是无心的,加上学生的想象能力,可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也可能一片茂密的森林等,再点缀上一些能动的生物,顿时一幅艺术作品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也兴趣盎然。

  1. 以简笔画为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的注意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对复杂的传统水墨画,简笔画简单朴实地线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原因其实很简单,小学生往往对曾经学过的东西相对比较感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用水墨画的绘画形式画一些有趣可爱的简笔画,可以让学生在感受水墨画魅力的同时获得艺术成就感,让学生对水墨画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2总所周知,传统的的水墨画是以线条为主的艺术,学生在绘制以“简笔画”形式的水墨画过程中更能直观感受线条的粗细、浓淡、干湿、长短等变化,这些多变的线条与笔墨的焦浓重淡清的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直属关系,在其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对线条的把握和表现能力。

图1 一年级

笔者在社团课《画荷花》一课中,就是以简笔画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水墨荷花之前,学生对简笔画荷花均掌握了一定的造型和上色能力,而笔者根据这一点,让学生画水墨荷花,虽然采用简笔画的绘画方法,但最后完成的水墨荷花作品,完全具有传统水墨画的特征,在此,笔者需要明确一个观点,水墨画中的“墨”并不完全指黑色,它也有其他颜色的意思,正如道家所言:墨即是色,色即是墨。
  1. 以临摹为学习手段,掌握水墨画基本技法

“临摹是学习水墨画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临摹的目的是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和表现程式,加强水墨的感受能力和鉴赏力,是系统地学习优秀绘画技法、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的最好手段。”3相反,许多人认为临摹就是“照葫芦画瓢”或“照猫画虎”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著名的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把“六法论”的最后一法列为“传移模写”,即临摹的技法或技能,不是没有他的道理。到了唐代张彦远认为此法为“画家末事”。4事实上,作为创作或品评绘画的标准,有前五法基本上就可以了。有人认为,传移模写是要求在创作上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技法,在品评绘画上要看画者是如何继承传统的。“这是后人的补充,谢赫没有这个意思。”5笔者认为,谢赫有没有这个意思并不是我们世人所要讨论的重点,重点是临摹对我们后人学习水墨画有没有作用。“宋代黄伯思在《东观馀论.论临摹二法》早就对临摹有了明确的解释:’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后泛指以名家书画为蓝本,摹仿学习。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临’就是按美术作品原作的形象、笔墨、颜色一样描绘下来,尽量做到与原作一致。而’摹’就是指用拷贝的方法模拟作品,或者用透明的薄纸覆在选择好的作品上用笔描出原画的形象,勾勒出它们的轮廓,然后将画稿拷贝到正式的画纸上,最后设色复制完成。”6

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绘画特点。他们喜欢表现自己熟悉的事物,并且反复地不厌其倦地画。故笔者抓住这一点通常选择他们熟悉的题材或画家的作品等,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让他们临摹,不仅增添了他们学习水墨画的乐趣,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水墨画绘画技法。在其过程中,笔者引导他们多思考画家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构图和笔墨等,鼓励他们大胆临摹,可以打破原有的图势等,画得像并不是画得好的审美标准,一幅优秀的作品隐含着画者的内心情感和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水墨画的热爱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1. 以写生为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我们不能否认临摹的重要性,但是长时间临摹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所以临摹到一定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写生教学能够培养他们对身边世界的观察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塑造他们的完美人格。”7唐代著名的美术理论家张璪提出一个著名的美学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是以自然造化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结合画家的理解与感受,而达到形与神、景与情的统一。”8清代著名的绘画家和理论家石涛曾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搜尽奇峰打草稿”。再一次强调了写生的重要性。起初,学生很有可能不知道这些美学命题的具体内涵,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该告诉他们,随着他们学识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终有一天会明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在写生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理念,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美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在写生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有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静态到动态的原则,尊重小学生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审美感受,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小学生。

古人云“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情之中”,水墨画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本着“鼓励创新出新意”的原则不断探索和不断创新。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水墨画教学方法的几点总结,并不排除还有其他教学方法,例如教师示范法、诗歌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学习水墨画,都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水墨画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水墨画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水墨画知识,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水墨画的发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传统的水墨画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出璀璨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郑万余.小学水墨画的教与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8.

[2]徐道忠.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

[3]张彭玲.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两种常用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03.

[4]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34页.

[5]童铧彬.浅谈美术教育中“临摹”的艺术价值[J].美术大观,2009.11.

[6]陈明春.论美术临摹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7]徐道忠.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

[8]宋雪,余艳.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3.

[9]傅慧敏.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10]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页


姓名:史留建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东沽东台路605号天津师范大学滨海附属小学 邮编:300452 工作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滨海附属小学

1 郑万余.小学水墨画的教与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8.

2 徐道忠.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

3 张彭玲.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两种常用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03.

4 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34页.

5 同上.

6 童铧彬.浅谈美术教育中“临摹”的艺术价值[J].美术大观,2009.11.

7 宋雪.余艳.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3.

8 傅慧敏.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