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新时期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

盛玉林

桐庐盛林苗木专业合作社 , 浙江省杭州市

摘要: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工程建设集中在植树造林项目中。在植树造林绿化过程中,若未采取有效的栽培方法,将会造成苗木培育和移植失败、植物长势不良、树木死亡等,为林业工程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此,应积极开展国内林业工程建设,有效缓解国内生态危机,加强苗木栽培的科学性,切实提高苗木的生命力,加快植树造林绿化进程,发挥林业工程的绿色效应。

关键词:新时期;林业苗木;移植造林技术

引言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涉及的多个环节联系十分紧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对后期工程的进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林业苗木实际的培育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考虑出现的任何影响因素,选择栽种优质的树种,并加强落实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水平。

一、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选择合理育苗地

在进行苗木培育之前,必须结合苗木生长属性和各项基本要求确定培育方式,相关人员选择合适的育苗地,保证育苗地土壤养分和气候温度变化趋势均可以满足苗木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沙土、黏土和盐碱土会对苗木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应避免在上述几种土壤范围内种植林业苗木,避免不良土壤对林业苗木培育产生的抑制作用。在完成育苗地选择之后,还应在合理措施支持下对育苗地各项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处理,以此提升育苗地规划效果,为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2 选择苗种

在选择好育苗基地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选择苗种,选择苗种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较多,其最终目的还是要确保苗木的成活率,所以在选择时首先要了解需要种植苗木的生长特性、播种季节以及环境条件需求,然后结合实际培育地情况选择合理的环境进行育苗,确保苗木的生长环境需求与环境条件一致,这样才能实现因地制宜的效果。如果在林业种植的前期没有重视苗木的选择,很难确保苗木的成活率,这样会给企业重视带来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林业的发展。所以为了能够保障苗木的成活率,除了要考虑环境条件,还需要考虑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因素,根据苗木自身生长的特性,选择最适合种植林业土壤的苗木,这样才能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

1.3加强苗期管理

在幼苗生长初期,技术人员要做好防低温、防风沙的相关工作,比如采用遮蔽措施;在培育期需要把握好苗木之间的间距,临近两棵幼苗株距52cm、行距22cm为宜。与此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科学使用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避免幼苗枯萎或死亡。此外,还需要设置支撑架,避免出现幼苗倒伏现象。在播种后可以每30d除草一次,以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在生长后期可以根据幼树的生长情况调整除草方案。

二、移植造林技术

2.1科学选择造林时间

在苗木完成培育时,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移植造林工作。应综合考虑地域特点、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比如,在北方地区,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时间集中在3—5月;在南方地区,苗木移植的适宜时间应适当提前,时间集中在2—4月。在此时期,苗木正值萌发阶段,环境温度有所上升,科学完成苗木移植,有助于保障造林绿化建设品质,提升苗木移植成活率。若苗木移植期间出现突发性恶劣天气,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苗木受到的影响。

2.2造林规格

树苗在进行栽种的过程当中,栽种的疏密程度也有着相应的要求。所以工作人员要熟悉树苗自身的生长习性和成长特点,合理规划树苗栽种的数量。参考栽种的相关密度和树苗栽种的标准等相关条件,根据树苗的生长规律和当地的土壤情况,在进行移植工作之前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确保苗木被移植之后可以大批成活且生长良好。同时做好对苗木具体信息的调查收集工作也是进行苗木移植前的重要活动,明确造林图纸和实际的栽种密度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树苗与树苗之间的距离和栽种的数量,方便在树苗栽种完成之后按照苗木的成活结果进行二次补种。

2.3控制移植密度

进行苗木移植时,必须切合造林范围,有效控制苗木移植密度的进行,避免苗木移植出现过密或者过于疏松的问题,从而强化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效果,使得移植造林及相关工作可以满足林业工程的现实要求。而且对苗木移植密度进行有效控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苗木破损程度,这就可以提高林业工程中各类苗木的成活率。在进行苗木移植密度控制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应强化各项现代化手段在林业工程苗木移植及造林工作中的效果,严防林业工程苗木移植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发挥苗木移植密度控制的作用效果,从而避免林业工程受到阻碍,并将林业工程中苗木移植的作用和造林优势体现出来。

2.4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苗木种植完成以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病虫害的威胁,这会大大影响苗木成活的概率,降低苗木的生长质量,在苗木移植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病虫害的概率,否则会给整个移植造林工程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做好苗木移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需要研究和了解当地病虫害的类型,这样能根据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制定预防机制,从而能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其次,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机制,科学确定病虫害的防治时间,尽可能避开高温天气,选择阴天喷洒杀虫剂,这样才能更好保证杀虫效果。而对于季节性的病虫害要在苗木发芽期间做好预防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春季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比较有效,如果是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喷洒农药,还能避免起到细菌滋生的情况。最后,如果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病虫害的情况,要及时对苗木进行修剪,清除病枝,以免影响其他树枝的生长。

2.5明确移植技术要点

在林木移植前,为保证林木尽快适应新环境,需要保证在移植的过程中不损坏苗木的根部、茎部和枝叶,运输期间避免刮蹭。此外,移植期间天气过热会导致林木蒸腾作用明显,因此技术人员要利用喷水的方法,保证林木叶片、土球水分适宜。在苗木移植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灌溉。当前的移植造林技术主要包括植苗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技术以及播种造林技术。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重水分补充。分殖造林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可以将苗木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后代,但对造林地的要求较高,在松树、杨树、竹类等植被种植中效果显著;植苗造林方法关键在于做好育苗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把握好造林时间,一般是在春秋两季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研究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我国植被覆盖率,发挥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今后在我国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育苗地选择、树种选择,科学进行播种施肥及苗期管理。此外,还要把握好苗木移植时机,控制造林规格,明确造林技术要点,有效推进我国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万艳芬.林业工程育苗及移植造林技术[J].乡村科技,2020,11(28):68-69.

[2]王荣永,范冉月.新时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0,40(18):88-89.

[3]张文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7):67-68.

[4]张萌.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6):42-43.

[5]谢湘生.论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0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