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李洁

华东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加强教师自律,也要通过外部环境进行更好的改善。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

一、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内部问题

第一,育人意识不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高校教师的教学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进行知识的传播与道德的培育。但有一些教师只是简单的完成教学的任务、课堂的教学,而没有真正的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培育学生,没有因材施教和关系关爱学生的成长成才,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只是单单的完成教学,在这个方面教师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二,学术功利倾向化。高校教师在评优和评职称的过程中,都需要以论文、课题等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所以高校教师在面对这样的一个难题方面,就会把重点放在自身上,忙于写论文和申请课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发展。甚至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走上了“捷径”,进行学术造假的行为,偏离了初心的轨道。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在利益面前,在各种的考验之中,他的教师教育信念就会发生改变,思想就会走下坡路,运用不正当手段,甚至进行一些违法行为。

(二)外部问题

第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不完善。高校中,在教学评比和对教师的考核都已经形成明确的评比规则,可以对教师起到科学的评比,但是在教师师德师风这一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评比规则和考核标准。有的高校成立了相关的工作部门,但是却没有发挥相应的工作职责;虽然有的高校建立了相关的考核机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重视考核过程,形同虚设。

第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走下坡路,一些师德行为相继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猥亵、性骚扰学生;有偿家教或做微商卖货;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的行为等,虽然这都是一些个别现象,但是却在社会公众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二、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一)内部途径

首先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高校教师要增强育人的理想信念,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又要关心学生的成绩。加强理想信念的指引。要把教师这个行业真正做到“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意识到教师是一种育人的劳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如:家庭经济是否有压力,身体素质是否良好,学生宿舍是否安全和谐等,也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如:专业课学习是否有压力,课堂上的知识是否吸收了,教师的教授方法是否可以接受等。要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不能个人利益至上,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要治学更加严谨。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繁杂的现代社会,要时刻加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用“静”的思想行为修身,静心求学,勤于进取,严谨求实,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做个守法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在学书行为上一定要严于律己,不能把教学工作视作一种谋生营利的手段,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增强专业能力。

(二)外部途径

首先健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教师绩效考核的制度不应只是单单的重视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这些外在的硬指标,还更加的应当重视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教书育人的这些内在软指标。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将师德师风也纳入到教师评职评优考核体系之中。制定教师失德失范处理机制,使各类问题能“有规可循”,能找到具体的问题依据,得到相应的处罚。构建师德考核评价监督的制度体系,使各项标准更加细化,明确问题清单。让师德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对一些不违法,但是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做出明确的整治措施,让一些人“有法可依”。

其次构建完备的监督体系。建立完备的监督体系,是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设置线上线下多重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线上设置邮箱举报、电话举报、网络举报等方式;线下实行信箱举报,开设访谈、座谈举报。对于得到的反馈信息,一定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经核实如问题属实,一确保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实时更新问题处理的步骤,并将结果公之于众,让大家引以为戒。

三、加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反映和服务于一定阶级的要求,决定了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甚至方法等各不相同。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讲政治明大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明道、信道、传道作为神圣使命,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生命,开启学生智慧,实现立德树人。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高尚师德的核心要义

教师的人格修为是师德的集中体现。人格具有力量,人格的力量能够润物无声地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乃至环境和社会。教师的人格修为,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生命对生命的一种灌溉、精神对精神的一种濡染,能够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时刻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教师以什么样的人格去面对学生、塑造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德、成为什么样的人。新时代高校教师崇高的人格修为,应该体现为对立德树人使命的担当、对教书育人事业的追求、对“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践行,始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此影响和推动学生走向伟大和崇高。

参考文献

[1]李瑶.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途径的几点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08):93-96.

[2]陈璐璐.浅谈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品位经典,2020(10):81-83.

[3]王继红,匡淑平.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挑战与优化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05):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