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张波

黑龙江省总工会医院 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打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价值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1]。该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2]。有研究表明,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若辅以护理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3]。本次研究针对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打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4.59±7.63)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28±1.62)年;观察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24±9.8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53±2.25)年。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字同意参加。

1.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想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由护理人员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症状、治疗方式、护理配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对患者及其家属做一个详细且全面的介绍。(2)心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时间长、恢复速度慢,且病情易反复,再加上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患者极易出现忧愁、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的负面情绪,心情低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还会致使患者依从性变差,对护理配合度变低。(3)生活护理:①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保持其内部清洁通畅,并训练患者按时排痰;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发高热等并发症,机体消耗能量较多,其饮食需高热量、易消化,同时要保持少食多餐,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4)呼吸训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使用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帮 助患者改善患者的呼吸效率,提升通气量,促进患者痊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心理焦虑程度、心理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越高、心理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越低,护理效果越好;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标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CS14.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使用t、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

心理焦虑程度

心理抑郁程度

对照组

24

74.69±5.38

82.54±9.71

67.42±5.78

59.89±4.06

观察组

23

87.56±2.73

96.54±3.24

51.65±3.37

48.71±2.52

t


10.2719

6.5705

11.3614

11.283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24

5(20.83%)

12(50%)

3(12.5%)

4(16.67%)

17(70.83%)

观察组

23

7(30.43%)

13(56.52%)

2(8.70%)

1(4.35%)

20(86.96%)

x2


2.4175

0.8538

0.7619

9.6579

7.8127

p


0.1200

0.3555

0.3827

0.0019

0.0052

3.讨论

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4]。目前已发现的会导致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原因可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妊娠期、婴幼儿时期或儿童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等[5]

本次研究通过分别对比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到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文君.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8):56-56.

[2] 蒲红霞, 杨旋, 黄泽礼.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9):103.

[3] 陈艳霞.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老年病人中的应用[J]. 人人健康, 2020, 513(04):171-171.

[4] 史卉. 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34卷12期, 135-137页, 2021.

[5] 凌燕, 李明月, 陈烨华.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7卷33期, 113,150页,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