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痰法治疗胃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下痰法治疗胃癌

赵云龙

安岳县中医医院 642350

胃癌患者临床表现出进餐后胃不适感、饱胀感、恶心感等,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导致梗阻、胃功能紊乱,有频繁呕吐出现,在呕吐后疼痛可有所缓解。不仅对患者生理上造成较大的痛苦,对患者心理也会造成严重伤害,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胃癌的复发、转移等特点,使术后治疗难度较大,本文通过中医下痰法用于胃癌的治疗经验进行研究,以此用于临床参考。

1.中医概述“下痰法”

“痰”为病理产物,也是致病重要因素,在胃癌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全程都合并痰结,其质为恶痰,是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繁殖,而结成块,形成痰核、痰络、痰浊,其中痰浊为胃癌发生内环境,对于痰核、痰络生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可见,中医分析胃癌治本的方案是“治痰”。由于痰浊内郁,会使气机受到阻碍,导致痰的阻、塞、滞、留。受病理变化影响,胃癌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所以,胃癌治标方针是疏、通、散,帮助患者疏通消除积聚滞留的痰。下痰法有下行作用,选择中医具有祛痰功效方剂,也可以将下行作用方剂联合祛痰方剂,实现祛痰效果,而下行分为攻下、润下、理气和散结等方法。

2.中医分析胃癌证候特点

中医分析胃癌发病原因为痰、气、火互相交杂,其中痰毒为顽症,当痰湿内阻时,会使气机被阻碍。所以,在胃癌发病早期,中医证候表现出类似胃溃疡、慢性胃炎特点,病情进展到中晚期表现出“滞、阻、塞、留”的证候,临床表现出腑气不通、气逆而上。术后患者容易并发吻合口炎症、幽门梗阻等,使阻塞滞留等证候加重。当痰结于上,患者临床表现出进食阻碍,有明显的梗阻感,形成噎膈;当痰结于中时,患者临床表现出反胃、腹胀和呕吐等症状;当痰结于下时,患者临床表现出痞满便积、阻滞不通,治疗方针是选择具有通、降、泻功效的药物,以此实现以泻为补。

3.中医分析下痰法用于胃癌的治疗

下痰法用于胃癌临床治疗,常用中医材包括莱菔子、甘遂、生南星、生半夏、枳实、大黄及白芥子等,常用中药方剂有二陈汤、保济丸、小承气汤及导痰汤等。针对不同情况用药,可以将下痰法分成急下、缓下两种用药方针。

急性多针对胃癌合并阻塞的急危重症患者,取峻剂,药物重剂攻下,以洁本下痰峻下,以通为用。其中急下治疗目标通过下痰起到破气、破积、逐水的功效。破气可以用于合并呕吐症状为主的患者,代表方主要是青州白丸子合小承气汤;破积可以用于合并梗阻症状为主的患者,代表方主要是半夏厚朴汤合小承气汤,再加上生南星和白芥子;逐水可以用于合并腹水症状为主的患者,代表方主要是控涎丹;缓下对胃癌日常治疗方剂,针对下痰浊、除秽气为治疗目标,治疗痰的滞留、顽固和痰毒,平药重剂给药,起到治本下痰和除浊通气机,畅脏腑的功效;

缓下用药方剂标准:下痰和中、散结、托毒、软坚的治疗。其中下痰和中,用于合并纳差、恶心和消瘦的患者,临床常用代表方剂是保济丸合小承气汤;下痰散结用于合并胃脘、饱胀、及大便黏滞的患者,临床代表方剂是顺气消食化痰汤;针对下痰托毒可用于体虚的患者,患者术后吻合口出现不愈的问题,常用方剂是千金苇茎汤、茵陈蒿汤合小半夏汤;针对下痰软坚,可以用于肿瘤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临床代表方剂是导痰汤化裁。

4.中医下痰法辨证治疗胃癌

下痰法临床用药方剂的选择,不能只一味选择猛攻治疗,要因人、因病、因势而下痰,实现下中有收,做到张弛有度。其中因人而下痰指针地患者体质差异,灵活选择不同方剂,例如:体虚患者会合并津液亏乏的问题,不能过久的峻下,要同时兼顾保护患者津液的问题;针对体质强壮的患者,在下痰治疗时要中病而止,其中女性用药要增加疏理肝气功效药;因病而下指按病情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不限于口服汤剂这一种,例如:晚期胃癌,患者合并严重的消瘦、便秘等症状,可以配合灌肠或蜜煎导下等给药;针对合并腹水的患者,可以选择控涎丹,外用凝胶,腹腔热灌注给药等方式治疗;因势而下是按不同病位给药,例如:合并呃逆频繁的患者,由于病位处于上焦,可以选择沉香降气止呃,实现引气下行的功效;针对呕吐不止的患者,分析其病位于中焦,可以选择在上焦治疗方基础上加厚朴,起到理气通腑功效;针对便秘患者,分析病位于下焦,以上方剂加枳壳治疗,可以起到消痰破气的功效。通过不同病位制定不同治疗和给药原则,可以做到张弛有度,下法主要是驱邪,使用下法治疗对人体正气会造成一定后损伤,所以,胃癌治疗还要分析胃气问题,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长期使用下痰治疗治疗的胃癌患者,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胃气问题。

顾护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胃癌患者由于使用抗癌药、化疗药等临床治疗,长期用药会影响患者的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虚弱,使服药困难,还会导致化生气血不足,使患者无法继续化疗或口服药治疗。注意顾护脾胃,可以帮助患者健脾益胃,以此缓解纳差问题。临床根据患者舌象评估脾胃功能,例如:舌质痰、胖大、周边存在齿印,表明脾胃虚弱,观察患者舌质苔腻,表明存在痰湿中阻、脾虚不运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可以选择中药组方治疗,其中包括炒薏苡仁15-30g,炒党参15g,黄芪15-30g,炒鸡内金15g,炒白术15g,砂仁6g(后下)等。

用药互相牵制,对抗副作用:胃癌患者由于脾胃本虚的问题,用药治疗后容易对患者脾胃造成损伤,治疗时要配合大枣、炙甘草和鸡内金等药物,起到健脾和中的功效;对合并恶心、呕吐的患者,可以加姜半夏、姜竹茹和赭石等药物;尤其化疗疗程长,对气阴造成损伤的患者,要选择养阴清热功效的方剂,主要药物成分有石膏、龙葵、石斛和女贞子、旱莲草等药物。石膏和龙葵对放射性肺炎和胃肠炎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5.小结

总之,胃癌治疗基本原则是扶正,根据中医辨证,选择和、清、利、化、疏、降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祛邪,了解胃癌火、热病理变化,选择下痰法,从痰辨治,可以帮助患者以脾胃为中枢,起到调理气机的作用,以此在临床治疗和实践经验方的使用,可以有效治疗胃癌,并能对抗胃癌的转移,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