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川接壤牧区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方向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6
/ 2

甘青川接壤牧区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方向探析

戴慧英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图书文化馆

〔中文摘要〕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颇为盛行,尤其是研究甘青川接壤牧区的意识形态问题的人开始多起来,但是如何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意识形态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甘青川接壤牧区的意识形态问题,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甘青川接壤地区 意识形态 问题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走向大众化。实践证明,只有按照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

一、研究甘青川接壤牧区的意识形态问题的必要性

意识形态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在新的历史的时期,实现全面跨越小康和社会稳定乃至长治久安是民族工作的基本主题,党中央制定的精准扶贫政策,使甘青川接壤牧区的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各种复杂因素的考验,特别是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考验。研究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找出新时期意识形态影响甘青川接壤牧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分析本地区年轻牧民的成长环境和价值取向,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优化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成长的环境,构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指标体系,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研究甘青川接壤牧区的意识形态问题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

1、研究甘青川接壤牧区的理论意义。我们可以借鉴现有的理论成果进行学术构建,以完善甘青川接壤牧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理论。甘青川接壤牧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主要包括甘肃、青海、四川3省的民族区域。面积大约4.2万平方公里,除汉族外,世居有回、藏等多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研究这些地区年轻牧民的意识形态问题,有极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当然也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通过研究探讨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意识形态影响甘青川接壤牧区社会稳定的一系列因素,加强年轻牧民的教育转化和引导,建立甘青川接壤牧区社会稳定的意识形态宣传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们可以借鉴现有的理论成果进行学术构建,以完善甘青川接壤牧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理论。

2、研究甘青川接壤牧区的特定地理状况和环境状况。如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水土资源、经济水平、收入情况和社会发展水平;当地年轻牧民群体的成长环境、文化程度、教育基础、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找出新时期意识形态影响甘青川接壤牧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分析本地区年轻牧民的成长环境和价值取向;研究当地的文化、娱乐、体育开展与宗教活动融合的情况,以及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地的传播途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采取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矫正。

3、研究在新的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情势。如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意识形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地年轻牧民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甘青川接壤牧区社会稳定的影响问题等。利用文献研究方法,搜集甘青川接壤牧区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年轻牧民的影响、当地年轻牧民的价值观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搜集当地有关非主流意识形态泛滥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文献资料。

4、研究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意识形态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要想摸清问题就必须对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的成长环境、意识形态的基本状况及其情势进行实地调研。对确定的县区、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利用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辅之以深度访谈法,调查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的心理感受和价值需求,注重研究对象的真实想法,从而获取有关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基本社会信息资料。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对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社会意识形态的总体状况和态势进行科学评价。

三、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措施

1、确定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指标。我们所说的指标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等宣传教育转化的各种指标,围绕这些指标做好维护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工作。一是加大西部开发力度、努力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利益公平分配、完善民主法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幼儿园至高中的教育免费全覆盖、提升人口素质、优化民族宗教政策、强化年轻牧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等等;二是建立严格的年轻农牧民价值观教育三级考核机制,即家庭、学校和区域行政机构,这个机制以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周边环境为广度,以吃透掌握为深度,以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为媒介,以社会影响为指标,构成一个立体的严密的矫正、教育、引导和转化体系。三是完善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非主流意识形态情势的控制,建立长效应急机制。包括影响社会稳定的意识形态泛滥时的及时上报和通报、应急控制、“灭火”处置、善后安抚、恢复社会秩序等机制重构与调控。四是对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非主流意识形态泛滥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的探讨,对其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分析,并做出科学恰当的预判,从而为甘青川接壤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言献策,为党和国家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和边疆稳定服务。

2、对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非主流意识形态中,可能涉及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一是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意识、鼓吹民族对立的暴力倾向、经济文化落后、教育滞后、封建迷信思想浓厚等这些多民族多宗教之间的历史宿怨等传统意识形态因素,着重分析研究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泛滥所带出的社会影响;二是社会转型带来的民族利益的分配认同问题、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过程中带来的社会分化、社会矛盾造成的不信任问题、干群关系紧张问题、国家认同中的代际差异问题、民族意识的膨胀、宗教情绪的升温等等进行梳理,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3、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本地区确立提供新政策的支持。一是科学调整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宣传教育的总体规划,重视公共文化生活的开展,优先高标准推进大众化的公共娱乐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效应,为甘青川接壤地区的区域开发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利用现行乡村振兴的优惠政策进行引导、宣传,以区域经济的优先发展来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进步,这样才能对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的意识形态传播渠道进行优化,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4、以精准扶贫政策为背景,以脱贫开发项目为抓手,把甘青川接壤牧区的社会稳定、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年轻牧民的影响问题放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视野中加以考察。本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事实为准绳,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实证分析为重点,深入甘青川接壤牧区进行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科学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搜集甘青川接壤牧区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年轻牧民的影响、当地年轻牧民的价值观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搜集当地有关非主流意识形态泛滥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文献资料,从而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学术和文献基础。(2)实地调研法。重点采用问卷调查,辅之以深度访谈法,调查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的心理感受和需要,注重研究对象的真实想法,从而获取有关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基本社会信息资料。(3)深度访谈法。深入到甘青川接壤牧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和群众之中进行访谈交流,注重访谈对象的实际感受,获取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4)问卷调查法。设计、发放相关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手段,深入探究甘青川接壤牧区,找出年轻牧民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找到切实可行的、适合当地状况的、能够促进甘青川接壤牧区年轻牧民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并对社会稳定形成正面影响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