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慢阻肺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对老年慢阻肺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陈美玲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一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病人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择我院在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的100位老年慢阻肺病人,按照年龄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在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上,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慢阻肺在临床上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发展,患者所表现的症状逐渐增多,慢阻肺治疗周期较长,并且易受环境、气候、粉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病情反复,故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过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护理已经不足以满足病人的需求,需要更为全面的护理,本文就我院近两年100例慢阻肺患者为例,针对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情况作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两年内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100例,在这些患者中按照年龄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病程4.3年;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病程4.5年,两组患者年龄、情绪状态等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在本次分析试验中对照组全部采用常规护理,其具体方法包括:⑴病情观察。日常监测病人的体温以及呼吸状况,是否有咳痰、呼吸困难等,实时监测痰液颜色及数量,分析发病程度做好护理的预防工作[1]。⑵监控用药。严格遵医嘱治疗,指导患者按时用药,随时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⑶协助患者及时清咳化痰,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咳嗽行为,及时排出痰液,对于无自我行动力的人积极采取机械干预。⑷营养跟进。对于患者的健康状况护理人员及时提出针对性营养建议并实施。⑸免疫增强。患者身体情况得到缓解时,应该注意加强呼吸系统其他各部位的锻炼,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

观察组即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共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⑴空间环境。护理人员每日需及时的对患者房间进行空气消毒并开窗通风,保证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息空间,严格把控来访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⑵和谐交流。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增加信任感,进而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自身感受,方便构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⑶言行有道。患者的情绪、情感这时是极其敏感的,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交谈中常使用敬语,说话言简意赅。⑷健康宣教。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明确自身身体状况,并且及时将治疗方案与后期恢复告知,帮助其减少焦虑情绪[2]。⑸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采取心理干预,及时了解患者喜好,选择符合患者日常习惯的情绪宣泄方法,特别是在患者在面对病情情绪波动较大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支持,肯定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本次实验共采用100例患者资料,两组资料分别选择采用SAS指标作为焦虑自评量表,采用SDS指标作为抑郁情绪自评量表,两组数值中数字越大,说明患者负面情绪更大。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60d598efc7860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计数资料行t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数据表明,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抑郁情绪相差不大(P>0.05),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AS、SDS评分差异较大,效果更加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表(SAS SDS)

组别

例数(n)

护理前

护理后

SAS

SDS

SAS

SDS

对照组

50

54.72±1.45

56.36±1.67

43.65±1.85

44.19±1.72

观察组

50

55.18±1.83

55.83±1.94

25.79±1.63

24.85±1.65

t

-

1.393

1.464

51.220

57.376

p

-

0.083

0.073

0.000

0.000

3 讨论

就当下社会而言,老年慢阻肺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原因很多,包括并且不仅限于吸烟、粉尘、呼吸道感染、遗传等等,近年来患病率与病死率不断升高[3]。慢阻肺发病后患者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临床治疗过程中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长此以往,患者的身心压力增大,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逐渐丧失治疗信心。因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进行极大的帮助了患者调节情绪,恢复治疗信心。

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患者的情绪具有相当大的差异,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了显著的好转反应,对照组的患者其虽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其效果远远不如观察组。另外,一直以来,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都是极其需要注意的问题,而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间的距离,建立两者之间的信任[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可以有效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压力,对于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建蓉.多学科协同结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 31(10):95-97.

[2]罗珍贞.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9,38(33):128-131.

[3]周艳.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50):320+322.

[4]王家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8):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