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基础砂石垫层施工验收一次性合格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论如何 提高基础砂石垫层施工验收一次性 合格率

黄海丽

广西大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在处理软弱地基时,综合考虑经济有效、施工快捷,处理方式中砂石垫层是现实施工中最常用换填方法,应用范围广泛,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的塘、浜、沟等的局部处理及一般饱和、非饱和的软弱土和水下黄土地基处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水流量大、流速快的地基处理及大面积堆载、密集基础和动力基础的软土地基处理。

关键词:砂石垫层;建筑施工;验收一次性合格率

引言: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中,所谓根基不稳建筑主体再好也没用,“根基”在建筑中及所谓的地基,地基存在不稳定状态、软弱土层、不均为土层等现象时,不进行处理直接施工上层建筑,对结构质量的安全起到极大地危害,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沿海、沿湖地区,基础地基底部存在大量的软土部分,必须进行处理,使地基到达减少不均匀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排水、加速地基土体固结等,目前采用较多的处理方法是增加一层砂垫层,下文主要介绍如何提高砂石垫层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希望对行业起到借鉴作用。

1.砂石垫层的主要作用

1)提高基础底面以下地基浅层的承载力。基础的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表现为纵向贯穿裂缝,因地下软弱土层导致。因此,因地基存在软弱土层应进行处理,最简单就是置换砂垫层。

2)减少沉降量。基底以下浅层土的沉降量是整个地基沉降幅度中最大的。以砂石垫层材料代替软弱土层,可大大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

3)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用砂石作为垫层材料,透水性好,在地基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可避免地基土的塑性破坏,且可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及其强度的提高。

4)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垫层设计中,根据上部荷载的特点,将垫层设计成不等厚度,用来调整地基的差异沉降。

2.砂石垫层施工质量缺陷:

1)基础沉降值超标。砂垫层施工时,未按照要求进行配料或压实不到位等原因,直接进去下一道工序后,原先施工的砂石垫层未能满足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基础施工后造成沉降增大。

2)造成地下室底板、墙体开裂。砂石垫层施工薄厚不均、压实不均匀、部分边角未使用人工辅助压实等原因,造成沉降后不均匀产生墙体开裂现象。

3)建筑周围散水坡下沉及其他质量通病。砂窝、石窝、透水性差、含水率差、接缝处理不严等问题。

3.影响砂石垫层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3.1砂石料未按操作流程进行拌和

砂石拌和过程中,砂石应按施工配合比精确下料。并按规定的搅拌时间进行搅拌,砂石投料遵循一定的次序进行,防止漏拌、少拌。但施工现场存在工人不按搅拌次序进行、砂石下料先后不分、搅拌时间全凭经验等不良现象。搅拌顺序不当容易造成砂垫层粒料不均匀,呈现砂窝和石堆。

3.2工人未按技术交底内容进行施工

摊铺作业工序中,工人未严格按正确的施工步骤进行摊铺,造成部分厚度不均匀;在成品保护工序中,工人未按“工完场清”的原则及时收拾工具,忽略对重要部位的砂垫层进行覆盖及围挡,造成了成品被破坏的现象。

3.3成品保护不当。

  1. 由于前期规划不到位,作业区之间并未预留出通道,导致后续工作施工时工人不得不占用、踩踏先前完成的砂垫层,在无其他保护措施情况下,先前完成的砂垫层容易造成表面污染、凸起或凹坑、平整度下降等问题。未达到对重点保护区域100%进行覆盖保护及进行围栏警示的要求。

  2. 施工完成后并未及时覆盖,出现风沙、雨雪污染施工完成的砂垫层。

  3. 砂石垫层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使砂垫层的综合质量不达标,施工验收不合格。

  1. 采取的措施

4.1加强工人素质培训,并建立奖惩措施及监管制度

1)结合操作规程进行详细的作业培训。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专项作业培训,并重点讲解疑点和难点,让每个工人熟悉操作规程。

2)培训完毕后进行现场实操考核。培训完毕后,召集操作工人到施工现场进行实操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规程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并给每个工人进行实操考核打分,做到全数工人均考核合格,不合格或普遍出错的位置,由管理人员重新对工人进行讲解。

3)建立奖惩措施及监管制度,并专人落实。施工前让每一位工人悉知管理制度内容,不按规程进行操作,出现质量问题的,需自行承担后果。并由质检员落实到位,每天进行现场巡检,做好记录。

4.2对现有工人重新交底,严格按拌和流程进行拌和。

1)材料按照配合比下料。级配砂砾石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砂砾、碎石,颗粒级配应良好。级配砂砾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杂物,含泥量不宜超过5%。同时加强计量管控,严格按配合比进行下料,从源头上把控材料质量。

2)严格按额定拌合时间拌和。对作业班组进行指导,加强过程监督,责任落实到人,并对应规程中的规定制度做好记录,制度相应的奖罚措施,带动工人的积极性。

3)拌好的材料及时进行摊铺。对于拌好的砂土料,及时用机械进行摊铺,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虚铺厚度不超过图纸设计要求,有必要时先进行试验。

4.3工序控制

  1. 施工工艺:砂石进场检验→地基下部平整→分层铺设砂石→洒水→分层夯实及碾压→找平验收→养护→上层基础施工。

  2.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1. 对天然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2)砂石垫层的完成面标高应当按设计要求,如底层的深浅不一时,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施工;(3)每层厚度宜150-200mm,不宜超过 300mm;(4)对于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必须做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锚开0.5-1.0 m,并严格进行压实;(5)砂石保持粒料均匀,出现“砂窝”、“石窝”等现象时必须挖出,重新换填压实;(6)铺筑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持级配砂石最佳含水量,砂石的含水率应控制在8-12%;(7)压实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对于“蛙夯” 必须执行一夯压半夯,夯实遍数不少于3遍。使用功能压路机进行压实时,严禁在未成形的砂石垫层上转向、掉头,压实遍数不小于4遍,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采用“蛙夯”、“手夯”等人工辅助夯实;(8)每一层夯实完成后,需要使用环刀法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9) 最后一层完成面施工时,表面标高必须精确控制,使整体表面平整度达到验收合格标准后进行养护。

4.4、由作业工人进行成品保护。

1)对操作工人宣贯成品保护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到现场工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应安排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工人在现场展示,并由管理人员结合文字、图片对成品保护规范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讲解,做到每名工人都了解整个保护规程。

2)完成的工作面立即进行保护。工作结束后,管理人员必须监督工人对完成面进行覆盖,特别是重要基础位置,覆盖保护措施严格按规程进行,不得随意。完成后,由管理人员查看无误后,才能离开现场。

结论:我国是一个建筑大国,人口多需要的住房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娱乐设施等建筑物、构筑物也多,地基基础的好坏决定了建筑物、构筑物的质量安全与否。因此,砂石基地处理的方式方法、工序要求、处理结果等尤为重要。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操作要求等都影响着砂石垫层的质量,因此,必须环环相扣才能使整个工程质量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吴义林,砂石垫层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的处置.2007.6第33卷.18期

[2] 肖 敏,砂石垫层的作用及施工中注意事项

[3] 李湘翔,房建基础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措施研究.2019 年第.18期0069-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