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石斌 李小红

重庆两江新区康庄美地第二小学校 401120 重庆市江北区华渝实验学校 400021

摘要:德育在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行为意识,更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们每位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此,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电脑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渗透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有崇高道德风尚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德育渗透 网络安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几乎充斥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个角落,异军突起的互联网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巨大的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是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深挖教材,随机渗透德育

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德育因素,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发掘出其中的德育因素,并适时地、自然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授学生获取网络素材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发现网络下载的图片及视频中存在的水印、logo图标等,教师有意识地渗透版权意识。同时从教材中的注解让学生去了解什么是版权法,以及还通过上网搜索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条款,让学生明白知识、信息是一种无形财产,都是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从而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也是我们学校从小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如此,让学生从小树立尊重和包含创造成果的意识,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版本的因素、学校德育文化的因素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在教学中随机渗透,润物无声。

二、借助网络,推动过程育德

(一)借助网络评价手段,推动家校共育。当前在影响孩子成长的众多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在任教的班级中均使用了“班级优化大师”这一款针对学生课堂行为优化的游戏化课堂管理工具,为每一位学生设定了专属卡通角色,通过加减分、随机抽选进行角色升级,配合游戏化的规则、界面及音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创造力。还可以邀请家长查看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效解决课堂氛围差、纪律难管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沟通难等现实问题,从而提升了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科教学过程育德张力和活力。

(二)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作为新时代网民,在维护网络安全这个大前提下,没有人是“局外人”和“旁观者”。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世界,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在各类社交软件教学过程中,结合了学校开展的“文明上网,健康成长”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着重渗透网络安全教育,除了告诉孩子们不点击陌生链接,学会屏蔽网页广告等常用技术,还要告诉他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中文明交流,远离网络暴力。在课堂中向学生普及和宣传有关网络安全防范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三)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当下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已经密不可分,学校围墙已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为了融合网络切实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但我们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借助网络及信息技术手段敦促学生,规范其日常行为规范。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电子教室可以监考学生的电脑使用情况,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课余时间学校无死角的视频监控可以查看学生的活动情况,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目的。

(四)借助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知识,拓宽德育途径。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两江新区就有这么一所小学,将机房里的计算机全部摆到了各个楼层的开放式网络教室,就和走廊上图书一样,孩子们可以在空余时间随时使用计算机上网浏览新闻资讯,查找资料,如此一来,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上网,老师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成效。

三、以赛促训,提升综合素养

各级各类电脑制作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等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与体验的良机,教师也有效地利用大赛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各项赛事的的选拔、训练、参赛等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通过赛事,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目的,也将学生品德教育渗透到了赛事的各个环节。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这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立足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从小树立爱国精神,集体合作思想、竞争意识、社会道德和自信心,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准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0〕35号)·(2000-11-14)·

http://www.moe.gov.cn/s78/A06/jcys_left/zc_jyzb/201001/t20100128_82087.html